繁体
首页

56. 于成龙骑驴赴任(1 / 1)

康熙二十年,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江宁总督府上张灯结彩。大路两旁,文武百官身着华贵的官服,排列起整齐的仪仗,在恭候新任的两江总督。他们从上午太阳偏西,总督还未来。官员和护卫们心里直犯嘀咕……就在这时,一个小吏来报:“两江总督到。”只见一辆驴车停在衙门旁的侧门边,新任总督已端坐在殿堂上。

原来这个新任的总督就是被康熙皇帝誉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

于成龙原是福建省的布政使,是专管钱财的“财务官”。这是个富得流油的美差,所有在这个位置上干过的人,家里都积聚了万贯家产。朝廷对此也无可奈何。后来康熙皇帝让一向清廉的于成龙到福建任职。临行前,于成龙让人买了二百斤萝卜放在船上,人们觉得很奇怪,于成龙笑着说:“路上当菜,不容易腐烂,做起来还方便,不是挺好吗。”一路上他就是吃粗米萝卜。到了福建,他先在自己的公堂上写了一副对联: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凌,谁替你披枷带锁;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于成龙上任后,虽然外国商人对于成龙的廉洁早有耳闻,但是仍不死心,还要提着礼物来找于成龙。于成龙说:“我于成龙一向克己节俭,身为大清官吏,决不做有损国格,有辱人格的事。” 这件事传到了京城。一天,康熙皇帝在京城召见了他,对他说:“我博采舆论,人称你廉洁为公,可称得上天下第一清官,我视你为我的股肱之臣,到江宁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不禁百感交集,老泪纵横,激动地对皇帝说:“臣做官的宗旨就是要以拯救民生为己任,以廉俭为行为准则,圣上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一定不负众望呀!”他雇了一辆毛驴车,悄悄地来到了直隶江宁,没惊动任何人,直奔总督府。结果让欢迎的仪仗白等了一天。

这年的秋天,于成龙的大儿子来看他,见父亲吃的仍是粗米淡饭,忧虑地对父亲说:“你为官将近三十年,不但我们没沾上你的光,你自己也总和自己过不去,你可是60多岁的人了。”于成龙微笑着说:“我这样做,既是为民,也是为你,你能像我这样,那就是我为你积攒的财富,它比什么都贵重啊!”临走,儿子问他:“父亲,你不给母亲带点什么吗?”于成龙张着两只手说:“带什么呢?噢,还有一只腌鸭。”,切了半只让儿子带走。从此,江南传出一首歌谣:

于公豆腐量太狭,

公子临行割半鸭。

简评:

于成龙用信仰支撑自己成为一代廉吏,法制时代的公务人员有更好的制度环境却缺乏对道德的敬畏和践行,于是法治社会也无法避免腐败。中国的百姓称为青天的官员也不少,天下第一清官也不止一人敢应,于成龙可以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