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55. 郭琇骨鲠大臣(1 / 1)

清康熙九年(1670),郭琇考中进士,出任吴江县令。他精明干练,善断疑案,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政绩为江南第一。

后来,郭琇升任江南道御史,上《参河臣疏》,弹劾河道总督靳辅与户部尚书佛伦治河措施不当,致使江南地区困于水患。康熙见了奏章,勃然大怒,靳辅被罢官,郭琇升任佥都御史。

接着,郭琇《纠大臣疏》,弹劾势焰熏天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揭发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贪污受贿等罪行。

明珠在平定三藩时立了大功,因而成为康熙的股肱大臣,官升武英殿大学士。不料,小人得志,忘乎所以,明珠竟骄纵起来。

康熙二十七年,明珠53岁大寿,府上热闹非常,明灯高悬,达官贵人鱼贯而入,传呼之声不绝于耳。酒席上山珍海味,凤肝龙胆。明珠身穿一品官服,端坐中堂,满面红光,接受一批又一批官员的大礼参拜。

将近中午时,门上传呼:“御史郭大人到!”郭琇进了中堂,递上一个红包。明珠认为这一定是礼单,便叫下人收下了。郭琇接过一杯酒,一饮而尽,回身便走,旁若无人而去。明珠见状,心里犯疑,忙叫人将郭琇的礼单呈上。明珠将礼单打开一看,顿时脸色铁青,汗下如雨。原来,竟是一篇弹劾他的奏章。

原来郭琇了解了明珠的所作所为后,详列他的罪状,上书弹劾他。然后,又将奏章的副本用红纸包好,直奔明珠府第。康熙见了郭琇的奏章,下令将明珠罢官。

高士奇因书法奇好被皇帝破格收进南书房,把高士奇已当作良师益友,常常赏赐金银物品,并经常让他陪吃饭。高由此日益骄横,与左都御史王洪绪等人结成死党,内外呼应,招摇撞骗,一时间求情办事的人堵住门庭,整日车马盈门宾客不绝,谁不依附于他就遭朝野抨击。满朝大员对高士奇畏之如虎,为了免于灾祸便送礼不断,就是无事相求也需出“平安钱”。

一日,康熙与高士齐在南书房用膳,忽听太监传呼:“佥都御史郭琇进见!” 因郭琇是出了名的谏官,他要进见必有紧要之事,康熙因此便破格召见。郭琇此来上奏是弹劾高士奇的,列举了他四条大罪,有证有据,罪难宽宥。康熙看在曾为其师的份上道:“将冠带留下,回家务农去吧。” 王洪绪等人也都丢官卸任,革职查办。朝野上下为之一快,郭琇即被群僚颂为“骨鲠之臣”。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就在举国上下沸沸扬扬流传郭琇功德之时,郭的政敌们却并没有因此而罢手,不久,郭琇便遭到明珠余党的诬陷,被罢官回乡。康熙三十八年南巡,路过吴江县,见当地建有郭琇的生祠,百姓都称他为郭青天。这使康熙深受震动,便有了起用郭琇的念头。回到德州时,康熙召见郭琇御笔写下“赐郭琇‘一代直臣’,任湖广总督”几个大字。

可谁知道就是这样一个清官,居然也曾经一度贪黩。在郭琇41岁的时候,当上了江南吴江县知县。当时,社会风气败坏,索贿受贿盛行。任江苏巡抚的余国柱十分贪婪,公然向所属各州县索贿,史书记载他“征贿巨万”。郭琇虽然不满,又不敢反抗。迫于压力,他甚至为满足余国柱的私欲搜刮民财。一时间,郭琇的名声很不好,“以贪黩闻”。 几年后,江苏的巡抚换成一个叫汤斌的人。此人是个清官,汤斌还是个讲究工作方法的巡抚,对于郭琇的情况,他是劝勉教育,郭琇也真的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他为政清廉,政绩显著。他的属下,没有随便索贿受贿的。

简评:

上梁不正下梁自然歪,过去以“以贪黩闻”的郭琇后成 “铁面御史”, 敢在皇帝吃饭时去弹劾他的宠臣,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