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46、抟国不在敦古,理世不在善攻(1 / 1)

原文

夫抟国不在敦古,理世不在善攻,霸王不在成曲。夫举失而国危,刑过而权倒,谋易而祸反,计得而强信,功得而名从,权重而令行,固其数也。

——《管子》

译文

掌握国家不在于敦敬古道,治世不在于精通旧事,成王成霸不在于抄袭典故。举措失当国家就会危险,错过形势权力就会倾倒,谋事轻率则招祸,计划得宜则发挥强力,功得则名誉随之而来,权重则命令容易推行,这些都是规律性。

法家智慧故事

法家非常强调因时制宜,治理国家不能拘泥于旧时的规章制度,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各国之间的竞争社会发生很大变化,齐桓公通过管仲改革重视农业生产一跃成为第一个霸主,秦穆公重用商鞅使秦国从弱小的国家陡然成了超级大国,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之抗衡。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学说和主张让当时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奴隶制社会迈向了封建社会,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这与当时的锐意革新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韩非子》中有一个犀利的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人,韩非子用这个故事来劝谏君主要实事求是的根据事实治理国家。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