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47、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1 / 1)

原文

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曰:“反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1中山。”君因索而罪之。

——《韩非子》

译文

鲁丹三次去游说中山国君主都没有被接受,因而分发了五十金黄金去奉承中山君的左右侍从。然后得到面见中山君,还没有说话:中山君就招待他吃饭。鲁丹出来后,不回旅馆,马上就离开了中山国。他的车夫说:“这一次得见,才开始对我们好,为什么就要离开呢?”鲁丹说:“因为别人的话善待我,必然也会因为别人的话加罪于我。”他们还没有走出中山国,而公子就诽谤他说:“鲁丹是为赵国来挑拔、离间中山国的。”中山君因此而搜捕想惩处他。

法家智慧故事

想要了解一个人,与其听信别人对他的评论,不如亲自去了解他,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莫过于自己,别人了解的自己往往是片面的。有人对你的言行满意也会有人不满意。韩非子认为,君主对臣下的了解只能通过别人的评论,因而要格外慎重对待言论,另一方面,臣子也不能因为被君主重视而骄傲,要防止受到不好的言论而招致国君的厌恶。

古语说,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一个正常社会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没有诚信的社会,注重只能是人与人之间的你虞我诈,使社会无章而循,每个人的权利得不到强有力的保障,从而增加社会交易次数和运行成本,最终害人害己。“服人以诚不以言”,语言上的信服很快就会瓦解,如果要在语言上打动别人,就要让人看到自己的真诚。

吴起是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春秋卫国人,仕历卫、鲁、魏、楚四国,所在政声卓著,政绩斐然,其守信在当时是很有名的,吴起不仅能治理国家,在兵法上也是十分了得,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

吴起投身魏国,,被魏武侯任命为西河太守,以西拒强秦。当时二国边境秦国一侧有小镇一座,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扼制魏国大片国土,秦国为此派驻了军队,并令其它驻军随时增援。以当时形势来看,只有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方能以最小的代价拔掉该据点。 为激励士气,鼓励将士奋勇杀敌,吴起决定立信厚赏。为此,派人放一车辕于北门外,并张贴命令:将车辕移到南门的人,可奖赏上好的田宅各一座。起初,无人相信也无人敢应,时间久了,便有好事军民试移至南门,其人果然如愿以偿。见军民心存犹豫,吴起为坚定军民信心,不久又置一石赤菽(估计为石碾类农具)于东门,令人移至西门。结果,军民争相移石。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吴起见此,觉得攻取时机已成熟。于是下令:明日攻亭,先登之士,官至大夫,赐田宅。军民大喜,第二天争攻之,半天便攻占该亭,完全达到了军事意图。

吴起的诚信威名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周安王十三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