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六章 专心工作,做高效能的员工(4)(1 / 1)

对老板来说,如果一个员工连基本的工作都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那只能说明一点,这个员工的能力有限,是不堪大用的人。而如果这样的拖拉事件一再出现,那他离辞职走人也就不远了。

或许有人会说,我能做好,只是不习惯第一时间去做,习惯放到期限之前的几天去做而已。但问题在于,每一件事情都会牵扯到不同的部门,需要不同人的配合,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习惯和节奏,如果被打乱也是很不舒服的,更何况别人为什么要因为你而停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呢?

如果你有拖延的毛病,那最好第一时间改掉,可以像切香肠一样改掉拖拉的坏习惯,也可以用这种办法解决你想拖着不办的事情。只有这样,你才能逐渐变得有效率,甚至更高效,这样的员工才能给老板创造更大的价值。老板也才会给予这样的员工最好的机会。

学会高效,用有限的时间做无限的事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如果把这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收获更多,就可以为自己积累更多的财富,还能令自己成为老板青睐的高效能员工。

朝九晚五,这在很多上班族看来,就是固定的工作时间。而且,在这个工作时间内,能完成哪些工作,不能完成哪些工作,基本上是固定的,因为长期养成的工作习惯让他们很容易按部就班地来做工作。

这样的工作习惯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只要能在每天的工作时间内处理完当天的工作就很不错了。不过,这样的员工也只能是平庸的一类,升职加薪的机会很小,因为他们为公司创造的利润很有限,或者说,他们没有额外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如果把这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收获更多,就可以为自己积累更多的财富,还能令自己成为老板青睐的高效能员工。

首先,需要解决工作效率的问题。简单理解就是,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做事的多少,由此可以看出工作效率的高低。对很多员工来说,变得高效的第一步其实就是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量,也就是说,在更短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

想要提高效率,首先就要保证一事一毕。也就是说,做完一件事就要真正用心完成,而不需要返工。另外,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量。比如,原来需要花30分钟做完的一件事情,通过几次的磨合和实践之后,改变方法,短缩到20分钟就可以顺利完成,而且不会再返工。这个时间还可能随着处理方法的熟练和改进再次缩短。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员工将原本需要一个小时做完的工作,花半小时就做完后,剩下的半小时去玩,这并不算是提高效率。因为从总量来看,八小时工作时间的工作总量并没有增加,只是每件工作的时间压缩了,但并没有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工作。

那么如何做才算是高效能呢?就是一方面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要确保收益。举个例子:

甲乙两个人分别用一天的时间各自将十把梳子卖给了和尚。甲告诉和尚,梳子可以让自己清醒,多诵佛经,对修道有帮助,于是和尚回到庙里后给十个弟子一人一把,也算是物尽其用;而乙卖给和尚梳子时,告诉和尚可以将这些梳子用来给那些善男信女们整理妆容,这样更能发挥用处,结果十把梳子被很多信徒们使用,并开始有人向和尚打听哪里可以买到这样的梳子。

同样是花费一天时间卖给和尚十把梳子,从数量上来看,甲乙二人的工作效率似乎没什么区别。但是,仔细分析就可看出,甲卖出的十个梳子只用在了和尚的十个徒弟身上,而乙卖出的梳子则被和尚推广到了信徒们那里。也就是说,乙不但卖出了十把梳子,还开拓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从结果上看,乙要比甲高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