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一和多”的问题(1 / 1)

在“一和多”的问题上我们也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假设“多”和“一”之间是绝对相反的关系,这势必会有一些不可能的推断产生。“一”可能就会是“少”或者是“少些”,因为“多”的相反也是“少”。此外,“二”的乘数通常是“倍”,“倍”显然也是“多”,那么“二”也可以视为“多”。“一”就是“少”了,那么在“一”之外,“二”为“多”,谁又将为“少”与“二”相对呢?显然,比“二”还“少”的数已经没有了。就像是长短都来自于长度一样,“众”中也有“好多和少些”。“好多”原本也与“多”大致相同(两个字只在无定界延续体上才有区别),这里“少些”或是“少”也都是众。所以说“二”为“多”,“一”又恰巧是个“少”。既然“一”是“少”,那也可以算是“众”了。所以在意义上“多”和“好多”相同,也必须留意其中二者的区别,例如“好多”可以用来说“水”,但是“多”就不能形容“水”。可区分的事物可以用“多”,“多”的含义中有一个就是众,指的是绝对的或是相对的超越(“少”之所以也为众,不过是不足的众)。“多”还有另外一个含义是数,在这个层面上“多”的对反就是“一”。我们说过“一和多”,这和“一和若干一”或是“一个白物和若干白物”就是一样的,也和计量单位来计算事物的数是一样的。乘数的命意就在于此。若干可以组成某一数,那么“一”就可以作为它的计量,这样的话都称为是“多”,因此“多”和“一”相对反,而不是“少”。在这一相对的命意当中,尽管“二”也足够是个“多”,只不过在称为“众”时,“二”的相对和绝对意义还存在不足,所以作为“众”,“二”仅仅是个基本的“众”。整体的“二”作为一个难以逾越超量“众”的“众”,它还是个“少”(因此在这个主题上阿那克萨哥拉的论述是“万物混合”,大抵是“众”和“小”没有全然覆盖其含义,难免有误。他所说的“小”其实更合适的提法应当是“少”,“少”不是无尽的意思。)不过不少人的主张是“一非少”,而是与之相对反的“二”才作为“少”。

“一”是计量,“多”是“可计量事物”,二者是如此关系,在数的范畴中二者因相关词项而转化成了对反关系。在他处我们也曾列举过关于“相关”的两个含义: (一)为对成。(二)可知事物的相关知识,其中的一项与另一项是相关的,总是会因为一项出现而关联至另一项。“一”不是不被允许去和其他事物相比,就比如“二”是较少,既然如此它就必然不是“少”。“众”其实就是属于“数”一级的事物,“众”可以利用数来计量,可是“一”和“数”之所以成为对反,却不是因为“相对”而是“相关”。两项相关而形成的对反就在于,其中一项可以用来计量,另一项可被计量。不是所有成“一”的都要被称为是数,也不是一切无法区分的事物都一定是成为一数。还有,知识和可知事物也有类似的相关,但是两者的关系却和计量没有关系,或许有可能把知识视为计量,而可知事物视为被计量的,但事实上只要是知识本身就一定是可知事物,而可知事物却并不尽然是知识,所以从另一个层面上说,知识恰恰是可以用可知事物来计量的。

在若干个命意上,“众”和“少”不对成(“少”和“多”是相对的,前者是不足之众,后者是超越之众),同样也和“一”不对成。但在某一个命意上,“众”和“少”,还有“一”却是对成。众是无法区分的,“一”也是如此,这个命意上可指“一”作为计量,而在数方面“众”和“一”相关,这种关系就和知识与可知事物之间的相关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