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越是得理,越要饶人(1 / 1)

清朝康熙年间,宰相张英和一位姓吴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是公用一道墙的邻居,都打算修建府第,可是吴家先把两家公用的一面墙给拆了去,并且还侵占了张家的宅基地一尺,张家自然不肯吃亏,争吵在所难免。

为此,张老夫人就急忙写信给远在京城的张英,要求他出面给自家解决。张英收到信后,提笔在信中作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收到回信,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就主动将自家的院墙向后撤了三尺,吴家羞愧难当,也将自家院墙向后撤了三尺。

这样一来,张家和吴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道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本来各不相让的两家,转眼间你敬我让,从而成就了一段千古美谈。

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从古至今,宽容被人们奉为做人的重要准则和信念,甚至还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常常会为了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争得你死我活,谁都不肯示弱,以致大打出手,造成了很坏的后果,从而导致无法收场。等到事后彼此冷静下来回想一番,才发现如果自己当时能够稍微忍让一下,彼此也就会相安无事了。实际上,有理的人越是表现得谦让有礼,就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令人钦佩。

实际工作中,当管理者在和下属之间发生争论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候,占理的管理者应该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气度,千万不要穷追猛打,把下属逼入死角。因为如此一来,反而会将彼此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扩大。当然,饶人也是要讲究语言艺术的,这就是在顾全彼此颜面和尊严的情况下达成妥协的局面。

美国著名的钢铁大王查尔斯·史考勃在一次午休时间路过自己钢铁厂的一个角落时,发现有几个工人在抽烟,而就在他们旁边竖立着一块写有“禁止吸烟”的大牌子。史考勃想了一下,就面带微笑地朝着吸烟者们走了过去,并十分友好地分发给他们几根雪茄,然后幽默地说:“各位先生,如果你们可以在外面把这些雪茄抽掉,那我将会感激不尽。”转眼间,几名吸烟的工人就把烟火给掐灭了,并一脸歉疚地对史考勃表示感谢。

你看,当史考勃发现自己的工人在严禁吸烟的地方吸烟,并没有对他们采取责骂或者惩罚的方式,而是运用了充满人情味的方法让他的下属乐于接受自己的批评。在这个小故事中,钢铁大王史考勃可以说是占住了一个理字,可是他不仅没有得理不饶人,反而做出了让步,结果就是他的工人不但主动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对他感激涕零。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管理者在批评下属的时候很有些“得理不饶人”的感觉,好像不把对方说得连连认错就不肯放手,结果就导致受到批评的下属不是不当一回事,就是口服心不服,满脸不开心,把心中的怨气带到工作中。

就算是在下属做错事的情况下,管理者也要懂得给对方留一点儿余地,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如此一来,下属就会因你的宽容大度而感动。

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怎样才能做到得理饶人呢?

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每个人都喜欢和心胸宽广的人交往,讨厌和心胸狭窄的人为伍。得理不饶人的管理者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非常喜欢斤斤计较,就算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他也会说个没完没了。这样的领导也许会让下属感到害怕,但难免会受到下属们背地里的责骂。

其次,要给予一定的理解。懂得理解别人的管理者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更具有人格魅力,下属都喜欢和这类人交往,而不愿意和那些胡搅蛮缠的管理者打交道。

最后,要学会点到为止。如果下属不小心犯了错误,领导在进行批评和惩罚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懂得适可而止。如果管理者一直不依不饶,没完没了,完全不顾及下属的颜面和尊严,就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公愤。就算管理者很得理,也要懂得适可而止。

总的来说,得理不饶人的人常常会给人留下一种没有度量、胡搅蛮缠的坏印象,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引起大家的公愤,从而遭到大家的排挤。相反,懂得得理饶人不仅可以体现出一种宽容的美德,同时还能体现出宽广的心胸和良好的涵养。所以说,管理者在和下属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宽容和理解,把握好尺度,从而获得下属的尊敬和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