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天文算法·新仪象法要(1 / 1)

内容概要

本书为我国宋代天文学家苏颂为水运仪象台所作的设计说明书。成书于宋神宗绍圣初年,大约在1094年—1096年间。据《宋史·艺文志》等记载,本书又曾名《绍圣仪象法要》《仪象法纂》等。今通行各本都源出南宋乾道壬辰(1172年)施元之刻本,共3卷。施元之曾据当时所见的各本进行过校补。书中所谓“一本”、“别本”就是施元之补入的。通行本中以《守山阁丛书》刊本为善。

本书的正文主要是图解,介绍了水运仪象台总体和各部结构。卷上介绍浑仪,有图17种。卷中介绍浑象。除5种结构图外,另有星图二种5幅,四时昏晓中星图9种。卷下则为水运仪象台总体、台内各原动及传动机械、报时机构等,共图23种,附别本作法的4种图解。

此外,书中还有唯一的一段不带图的文字:“仪象运水法”,讲述利用水力带动整个仪象台运转的过程。总计全书共有图60种。这些结构图是中国现存最古的机械图纸。它采用透视和示意的画法,并标注名称来描绘机件。通过复原研究,证明这些图的一点一线都有根据,与书中所记尺寸数字准确相符。

阅读指南

《新仪象法要》是我国古代的科技著作,虽然全部内容仅有两万余字,但是其记述的内容却非常重要。比如,书中记载了机械钟表的锚状擒纵器,这在世界上属于首例;再比如游仪窥管,是现代天文界使用的转移钟(一种跟踪机械)雏形;还有水运仪象台观测室活动屋板,是现代天文台圆顶的前身。因此,本书不仅在国内享誉颇丰,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极大影响。

此外,为了对当时的天文仪器和机械传动进行讲解,本书还绘制了50余幅全图、分图和零件图等,绘制机械零件图更是多达150余种,同时这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机械图纸。凭借对这些图纸内容的研究,现代学者王振铎、李约瑟等,成功复原出水运仪象台。同时,《新仪象法要》中记载的“苏颂星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全天星图,具有重要的天文价值。

概括来讲,《新仪象法要》是一部水力运转天文仪器专著,它反映了我国11世纪的天文学理论和机械制造水平。通过对这部著作的研究,今人可以了解古代的水运仪象知识,并且拿出中国人发明锚状擒纵器(近代机械钟表的关键性部件)的历史证据。

作者介绍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原籍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北宋杰出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苏颂好学,天文地理、经史九流无所不通,但是其主要贡献还是在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

此外,苏颂领导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了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制造历史。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Joseph Teregomery Needham)曾对苏颂作出赞誉,称他是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科学家之一。

著述方面,苏颂除了本书以外,还有《图经本草》和《苏魏公文集》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