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道家·道藏目录详注(1 / 1)

内容概要

《道藏目录详注》成书于明天启年间,作者名叫白云霁,是一位道士。该书共分为4卷,以《道藏》之文,分门编次,大纲有三洞、四辅、十二类,清人将其收入《四库全书》。

具体来分,包括洞真部(卷一),洞玄部(卷二),洞神部(卷三),每部又分为十二大类;卷四包含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和正一部。其中,有多部道书合为一卷者,以及有符、图、像者,另作别注。也有摘录其他著作的内容,作者都加注了简单说明,如第四卷有注文曰:“已上天字号起,至英字号止。”

由于本书作者是一名道士,他所作的很多注释都掺杂了道家理念,如对《灵宝度人直音》,《详注》曰:“已上《度人经》出自空洞浮光、浑沦未判。大道之将化,故玄文发于中天;虚无之乍凝,乃妙气结乎碧落。字方一丈之广,势垂八角之芒……”道家的文化元素可谓比比皆是。

阅读指南

《道藏目录详注》虽然书名中有“详注”字样,实际上内容则为简注,其收录的很多书籍只有简单的名称、卷数和作者,其余内容能简则简。例如《道体论》一书,关于内容仅记载“论清净至理”字样,难免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当然,如果单纯从目录角度来看,即书名中所说的“详”字在于收录足够多书名,本书还是名副其实的。此外,书中记载虽然简略,但是对于书籍的主旨和性质等,却基本上都很精准。而且对于那些比较容易混淆的书名,作者也进行了周密地排布和介绍,因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对于后世学者的影响也比较深远。

其实,《道藏目录详注》是《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的总目提要。从中既能了解道教有关道书的观念,略得读“藏”门径,又能获得有关道书的知识,以为考据之资。实为阅览《道藏》之重要目录参考书。然该书亦多讹误。部分为沿袭《道藏》之讹。例如《正统道藏》才字号《道德真经疏》四卷并附《疏外传》一卷,误题“唐玄宗御制”。此疏与效字号所收唐玄宗疏大为不同,有部分内容可考为成玄英疏,且杂有《庄子注》,颇多错简。《疏外传》亦非唐玄宗作,而是宋代的作品。

还有部分为《详注》本身的舛误。如关于《通玄真经注》(十二卷,《正统道藏》壁字号收,题“默希子注”),《详注》云:“后唐玄宗时有征士徐灵府隐修衡岳,注文子之书进上,遂封通玄真人,号其书为《通玄经》。”徐灵府号“默希子”,唐武宗时道士。武宗距玄宗时上百年,而徐灵府享年82岁,根本与唐玄宗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号其书为《通玄经》无关。《宫观碑志》编于元代,集宋金元碑文九种。《详注》只据第一种碑文,即著题“翰林学士陶觳撰”,亦属谬误。《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不题撰人,文中有唐天皇(即高宗)与潘尊师(即潘师正)的问答。《详注》却讹作“唐明皇回天师道教经法教诫、证果报应等语”,将唐天皇与唐明皇混为一人。此外,著录书名、卷数亦间有错误。

作者介绍

白云霁,生卒年不详。明代道士,字明之,号在虚子,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天启六年(1626年)撰成《道藏目录详注》四卷,记篇名、作者、卷数,间有解题数语,甚为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