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道家·老子注(1 / 1)

内容概要

《老子注》是第一部系统阐述玄学理论的著作。它奠定了一代新学说,标志着哲学由宇宙论向本体论,由神学向思辨哲学的转变,代表和影响了一个时代哲学发展的趋向。可以说,它是魏晋玄学的发端,在玄学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指南

《老子注》是王弼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他通过对静动、本末、一多、体用等范畴,探讨本体世界“无”和现象世界“有”所构成的多重关系,突出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

书中写道:“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意思就是说,普天之下,万物的生存方式表现为有形有象,万物产生是以“无”作为共同的本源。

其中,“有”是指有形有象的现象世界,也就是“末”。“无”即“本”,也就是“自然”、“道”,“本”是本源、根本、依据的意思。“无”和“有”的关系就是“本”与“末”的关系,“无”衍生出了“有”,即“凡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皆有所由。有所由焉,则莫不由乎道也”。

另外,《老子注》中还有“名教出于自然”的观点。虽然肯定了名教,但把“自然”当作了根本,如此一来,便隐藏着削弱名教、否定名教的因素。

《老子注》表现出的风格为崇尚简约、看重思辨,这种新的学术风格与汉代经学的烦冗相比令人眼前一亮,在哲学发展中起到了一种“净化”作用,对我国古代理论思维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作者介绍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他的父亲曾做过尚书郎,祖父是建安时期著名诗人王粲的亲兄弟。

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在十几岁时,就对《老子》很有研究了。后来,他把研究《老子》的心得记录下来,写成了《老子注》。何晏见后,称赞道:“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

王弼做过尚书郎,但由于拙于事功,加上资历又浅,所以并不受重视。正始十年(249年),也就是他24岁那年,不幸感染了疠疾去世。虽然他的生命很短暂,但有很多著作,如《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略例》《论语释疑》《周易注》等。正是因为这些著作,王弼成为了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