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法家·棠阴比事(1 / 1)

内容概要

《棠阴比事》是一部中国古代记述诉讼活动的书。全书共1卷,144个案例。由南宋的桂万荣在五代《疑狱集》、宋代《折狱龟鉴》和正史、名人笔记、野史中部分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从各方面总结和说明了历代决疑断狱和司法检验的经验。

《棠阴比事》是一本法医学著作。书中载述刑法折狱的一些典型案例,如执法、断狱、量刑等,集中反映了古人在破案方面的智慧。每个案例都有四言标题。其中有一些案例涉及法医鉴定的内容。现存《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

阅读指南

《棠阴比事》的书名有一个渊源。传说西周召伯曾在社前的甘棠树荫下听讼断案,公正无私,人们爱戴他,便用“棠阴”来比喻清官良吏。因此,“棠阴”即“棠荫”,“比事”就是案例的意思。

在书的自序中有这么一段话,即“凡典狱之官,实生民司命,天心向背、国祚修短系焉,比他职掌,尤当慎重”。由此可见,作者的意图在于借例阐明“掌阴著明教,棘林无夜哭”的重大意义。

《棠阴比事》有100多个案例,每个案例的篇幅都短小精悍,文字也简明扼要。例如,案例“包牛割舌”说:“包副枢初知扬州天长县。时有诉盗割牛舌者,拯密令归屠其牛而鬻之。继有告其私杀牛者,拯诰之曰:何为割其家牛舌而又告之?其人惊伏。”此案例篇幅虽小,但也简要叙述出了大意,书中案例大多都是这样的,突出了清官良吏在预防和惩罚犯罪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成书后,《棠阴比事》又几经修订。第一次对其修订的是明代的吴讷,明景泰年间,他对此书的内容作了大量的删改。把其中内容重复和相似的地方全都去掉,仅留存了80例,另外还增补遗24例,合在一起共有104例,另外还增加了4条作为附录,并且按照刑狱轻重对体例重新做了编排。

第二次修订此书的是清代的桂嵩庆、朱绪曾等人。他们认为经过吴讷修订的《棠阴比事》失去了原书“比事”的本意,于是在道光和同治年间,先后修订出《重刊宋本棠阴比事》和《聚珍本棠阴比事》。

作者介绍

桂万荣是常熟人,在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所以对于他生平的事迹很难查考。

根据他在《棠阴比事后序》中所述,可知在南宋理宗端平元年,他是“朝散大夫、新除直宝章阁、知常德府”。 至于桂万荣的其他方面,我们就了解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