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儒家·张子全书(1 / 1)

内容概要

《张子全书》是张载一生著述的合编,包括《西铭》一卷,《正蒙》二卷,《经学理窟》五卷,《横渠易说》三卷,《语录抄》一卷,《文集抄》一卷,《拾遗》一卷,宋元诸儒所论及行状为《附录》一卷。

阅读指南

张载是北宋时期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他的学术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以后的思想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张子全书》中,张载认为,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一些矛盾的对立运动,如升与降、浮与沉、动与静等。对于事物的矛盾变化,他认为两与一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并将其概括为“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关于“认识论”,作者提出了“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其中,“见闻之知”的获得渠道为感觉经验,而“德性之知”的获得渠道为后天修养,二者共同达到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人毕生的修为,直到“大其心而能体天下之物”,即能够对天下万事万物建立全面深入的认识。

关于“社会伦理”,作者提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对于修为的过程,作者称之为“尽性”,获得的渠道是增强道德修养和认识能力。应该说,张载是一个温和的社会变革者,他主张推行“井田制”,以达到“平均地权”的政治目标。

与此同时,在《西铭》一篇中,张载还提出了“民胞物与”的思想,曰:“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意为:天、地、人都是“气聚”而成,三者之间的“性”是相同的,因而聪明的人一定遵从天地运转规律,同时爱人及一切事物,所谓“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是也。

作者介绍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北宋哲学家,理学支脉关学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他少年时便失去了父亲,比起同龄人更加成熟懂事。当时,西夏经常侵扰西部边境,后来达成朝廷向西夏进贡大量物资的和议。张载听闻后愤然上书《边议九条》,以陈述自己的意见,打算组织民团去夺回失地,建功立业,博取功名。范仲淹召见了他,认为其可成大器,劝说他作为儒生,应该去儒学上下功夫,不必去研究军事。

张载听从劝告,从此刻苦攻读《中庸》,而后遍读佛学、道家的书籍,可是觉得这些书籍都不能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于是又重新攻读儒学,十多年后,终于悟出了佛、道、儒互相关联且互补的道理,最终建立起了自己独有的学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