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一地落红,却不见归人(1 / 1)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

据记载,温庭筠一共写就14首《菩萨蛮》词。在众多词作中为何偏偏选取这一首进行赏析?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正是一女子在玉楼苦苦思忆,最终导致梦魂颠倒的情景。一句“玉楼明月”点明地点,一句“长相忆”,点明事件。“柳丝袅娜春无力”,点出故事发生在一个暮春时节。此句读罢,只见得眼前一座高楼,楼顶一轮明月,而月下细看,则端坐着一位闺中女子,只见她低眉颔首,一只手轻轻地托着自己的下巴,目光蒙眬,似遥遥地望向那天边的一轮明月。自古望月就有思乡、思离人之意,想必此时此景,这个女子一定是愁怀满腹、心思忧伤吧!

远远看去,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伴以天边一轮皎洁的明月,更显出一派清幽之象。月朗星稀,而春风沉醉,这正是春情萌动的大好时光。但在这样美好的景物下,女子的神态却与此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她害相思之苦已久,却迟迟见不到归人,“春无力”三字正道尽在这春情萌动的时节,女子心中的痛苦不堪与无可奈何。

这样的美景,让人不由得会想,那此时正在远方的人儿,会是怎样一番模样?想当初两人送别的场景,“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一步步从自己的眼前离开直至消失,又该怀有一种怎样失落的心情?我们知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面对离别,心情固然是哀怨的,当时,君已远走,眼前唯见满地萋萋的芳草,只偶尔从远处听得几声马的嘶鸣。如此依依惜别,最使离人牵肠。离别只是一瞬间的事,可是离别之后的情思,却令人梦绕魂牵、永不忘怀。跟不舍得道别的人道别了,流淌在心上的疼痛使人无法言语,却只有一声声马嘶撕裂人的心灵,告诉人们:奈何人生,总要离别。

即便是这样,也不能使多情的人有所开悟,离人已去,可是两人一起美好生活的点滴,却仍在眼前:送别君人,女子回到楼上,首先看到了那绣着金翡翠的罗帷,其上绣的是比翼双飞,一对翡翠鸟形影相随。这无比动情的画面更衬托出她的孤独,不禁要发问:连这画屏中的鸟儿都能够成双成对,为何人却落得劳燕分飞?而此时摆在床边的香烛还在缓缓地燃烧,看上去就像一串串为离别而伤痛的泪水。

温庭筠的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他是历史上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词人。他的词向来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尤其写闺情绮怨之时,擅长着力于主人公细小的生活层面,由浅入深地展现出其内在的思想、情绪。同时,他还擅长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独有的艺术境界,烘托人物的情思。陈廷焯就曾评价此段两句为“字字哀艳,读之魂销”,充分展现了温庭筠这种写词方式的高明之处。

窗内的景象使人心疼,而此时窗外又是怎样一种情景呢?正所谓“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女子凭窗远眺,希望能够再看心上人一眼。但她一心期待的景象却并未如愿发生:院子里花落鸟啼,一片暮春的景象,看到那因风而散落于地面的落红,她即刻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的青春,直感觉心头一阵悲凉。

她也不是不晓得那令自己起相思的人儿如今已去了天涯,只是心内也的确不舍分别。更何况,他跨马远行的那一刻,她的心也随着一起上路了,如今她手握半点春色,只剩下一个残破的春梦罢了!那她是如何意识到这只是一个残梦的呢?——子规啼。原来,正当她一心沉醉于离别的伤感时,却听到了树上子规的叫声。这一声声富有生机的啼叫,拉她回到了现实世界。也罢,到了最后,忧思的情怀总算不是无止无尽。看到此句,像是给人一个希望,让人对眼前的女子多了一份明媚的思索。

这首词写的正是离人远行,女子多情。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生动地体现出情景交融。通篇文体虽艳词秀句颇多,但却兼有静谧悠远之美。词中的女子的情绪也并非一蹴而成,而是通过几段词模糊浮动,若隐若现,随着词中景象的变化跳跃着。总的来说这首词虽篇幅短小,但却耐人寻味,别有一番温润、含蓄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