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腐竹:金银满钵,富足安康(1 / 1)

腐竹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客家传统食品,具有浓厚的豆香味,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极高,是华人所在地常见的食物。又因为腐竹与富足谐音,所以多带有富足安康的吉祥寓意,备受欢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豆浆被加热时,在豆浆的表层会出现一层膜,这时将膜取出来,使其晾干、干燥,就可得到腐皮。李时珍所说的腐皮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腐竹。那么腐竹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有历史考证,在唐代有一个以做豆腐为生的男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他要去城镇里制作售卖豆腐,这样他便从家乡江西抚州来到了高安八景镇礼巷。在礼巷卖豆腐一卖就是好几年。直到有一天,他在煮豆浆的时候,往炉灶里添了很多的柴火,这时豆浆开始沸腾,热气却在一层薄膜的覆盖下难以冒出来,于是他用筷子将那层薄膜挑了出来,可是不过一会儿,豆浆上面又出现了一层薄膜。原先挑出来的薄膜已经被晾干了,他闻了闻,只有一股豆香味,于是他干脆把这豆浆皮做成了菜吃,没想到味道还真不错。后来他便将这些豆浆皮拿出去卖,来买豆浆皮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也因此大赚了一笔钱。后来这种技术传到了高安市,如今在锦河两岸地区家庭式的豆制品作坊仍然十分发达。

制作腐竹受到特定的水源、自然环境以及加工工艺的影响,在我国广大的地区,形成了品质各异,口感不同的腐竹。江西高安腐竹是全国最早开始制作“腐竹”的地方,始于唐代,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制作工艺精湛,具有一股清香的气味。唐代时期,佛教盛行,寺庙林立,人们普遍食用斋食,腐竹这类食品遍布整个高安县城,当地流行用平底圆形铁锅烧稻草做腐竹,日投黄豆十五市斤,得腐竹十市斤,卖给和尚尼姑做素食辣鸡食用。

广西高田腐竹是广西腐竹代表之一,高田地区高林密布,溪流小河纵横,瑶族人民聚居在此,瑶山黄豆品质优良,山泉清凉,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瑶族人用高山泉水烹煮豆浆,腐竹所含营养价值高,由于高田腐竹采用的是不脱皮的黄豆,其维生素B1和B2的含量高。

福建三明腐竹久负盛名,在清代曾被列为贡品,其可煮可炖,作为其他菜的辅料是再好不过了。后来经过解放时期的胡成生等人的积累与创新,三明腐竹具有耐煮、嫩滑的特点,三明腐竹也因此远近闻名。

中国人看重谐音,经常利用谐音来为很多物品带上感情色彩,使物品带有人的感情。正是因为谐音,腐竹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象征吉祥的一种食物,寓意着“富足”,是除夕不可少的一道菜,祈求来年的富足安康;也寓意着“福祝”,代表祝福,可在各个祝福的场合使用,所以腐竹出场的场合十分多。

在广东地区,男家到女家相亲时,若女方家长同意就会煮完整的双鸡蛋腐竹糖水给男方喝;若不同意,便会打散鸡蛋,做成散鸡蛋腐竹糖水。

高安腐竹、高田腐竹、三明腐竹和河街腐竹远销全国各地,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腐竹也因其寓意深远,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

相关小知识

腐竹和豆皮的区别:腐竹和豆皮都属于豆制品。二者的不同主要来自制作工艺。

腐竹是将豆浆加热煮沸后,经过一段时间保温,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趁热将这层薄膜挑出后下垂成枝条状,再经干燥而成。因为其形类似竹枝状,固称之为腐竹。

豆皮是在特质工具内层层压制,再将豆皮摊成又大又薄的片状,经晒干而成,出品时看起来有如千百张叠加在一起,因而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为千张。

腐竹和豆皮二者食用口感略有不同。腐竹性韧有嚼头,豆皮入口豆香浓郁,可满足不同口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