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趋福避祸,人类的童年记忆(1 / 1)

从人类早期的历史可以得知,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下来,每天必须与自然界中的各种危险相抗争。在这种抗争的过程中,人类形成了各种神灵观念和崇拜意识,长期发展构成了一种趋福避祸的观念,成为原始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

为什么早期的人类会相信各种神灵呢?趋福避祸的观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在原始经济活动中,主要依靠狩猎、采集、畜牧和农耕,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类自古以来就以农耕为主,虽然人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农业和耕种知识,但是无法控制水旱灾害、害虫侵食庄稼等意外情况。所以,对于农业社会来说,庄稼是荒年还是丰年,人力根本无法主宰。此外,战争也是原始社会一项无法预测的活动,战场上的胜负成败,绝非某一方军队自身能力所决定。还有一些异常的自然现象,也超出了原始人类的知识范围,引发了人们的恐惧和猜测,怀疑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背后支配一切。因此,“人事之外,尚有天命”的观念就产生了。

原始人类相信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人生,他们对这种力量充满敬畏和恐惧。比如船舶在水中航行时,遇到巨大风浪,船夫会采取祭祀的方式,将活的动物或者活人抛进水中,以祈求风平浪静,化险为夷。原始人类经过多次尝试和试验,逐渐产生一种观念,只要设法把握住这一股超自然力量,就可以从中得到祝福和好处。

正因为这样,原始人类相信万物有灵,自然界里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野兽爬虫,都能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趋福避祸的方法。比如在氏族部落中,有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人们把崇拜物神化之后,就变成了自然神灵崇拜。

早期的图腾崇拜就是人类趋福避祸的重要方法,图腾的形象一般刻画在氏族部落的旗帜或者祭器上,作为一个氏族的徽号和名称,同时也是氏族部落的吉祥物。在古籍记载中,远古图腾的类别繁多,很多地区的人类相信图腾就是自己的祖先,因而产生敬畏的崇拜之情。比如严复在《社会通诠》中总结原始部落的图腾:闽地为蛇种,盘瓠为犬种,西羌为牦牛种、白马种、参狼种,哀牢夷为龙种,夜郎为竹种,党项羌为猕猴种,高车人有狼父,突厥人有狼母,等等。

除了图腾崇拜以外,早期人类趋福避祸还有自然神灵崇拜,从古文献来看,当时人们崇拜的东西有日月星辰等天体,也有风雨雷电等自然力量,还有山川河流、动物植物等。中国古代人认为太阳是众神之主,关于太阳的神话有羲和生日、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而对月亮的崇拜产生了常羲、嫦娥、蟾蜍、桂树、玉兔等吉祥形象。此外又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的神话形象,而山川河流都有土地神、山神、河伯等形象,连动物和植物都赋予神灵崇拜的具体形象,比如蚕神、鸟神、虫神、兽神等。在《周礼·春官》中规定,由神职“大宗伯”管理天下各种神祇,具体种类包括:天神、日月星辰、风师雨师、社稷神、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氏族祖先、英雄人物等。

古代先民趋福避祸的观念和方法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吉祥物和吉祥文化的本质就是趋福避祸,是人们对美好平安生活的希冀,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相关小知识

图腾:图腾是古代的原始部落因为迷信与某种自然事物或者是有血缘关系的祖先、亲属等,而将它们作为本部落或氏族的象征。因此可以这样来形容图腾在先民们心中的地位:图腾就是承载神的灵魂的载体。先民们无法解释许多大自然中的奇异现象,便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他们无法接触的神灵,这些神灵或借助龙的模样出现在人间,或借助熊的形象来传达他的某种旨意,或者借助狼的躯壳来帮助人或惩罚人,由此便形成了龙图腾、熊图腾、狼图腾等。先民们用图腾的说法来解释神话、诠释古典记载以及形成民风民俗的行为,是目前学者们研究到的全世界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化现象。随着人们认知的逐渐广泛与深化,许多以前解释不了的现象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可图腾作为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烙印,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