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吉祥文化,人们的美好期盼(1 / 1)

纵观华夏文明的历史,“吉祥”的观念由来已久,乃是人们与天地自然相处时所追求的和谐之境。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美、追求吉祥的民族。在人们看来,审美感受与吉祥文化的内涵息息相通。

其实,“吉祥”最初的意思就是“美好的预兆”,《说文解字》中是这样阐述“吉祥”之意的:“吉,善也。祥,福也。”《庄子·人世间》也提出了对“吉祥”的理解:“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纵观中国古代典籍,有关“吉祥”一词的释义、记载屡见不鲜。总而言之,“吉祥”带有古人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期盼与祝福。在遥远的上古时期,人们的“吉祥”观念是以巫术和原始宗教观念为基础的,通过一系列卜筮活动表现出来。所谓卜筮,就是古人占问吉祥的一项活动,作为卜筮工具的甲骨上面常常刻有“吉”“凶”或“大吉”等卜辞。那个时期,人们称祭祀活动为“吉事”,称祭祀的礼仪为“吉礼”,称祭祀所用的各类青铜器具为“青金”,称举办祭祀活动或其他庆典的好日子为“吉日”。可见,当时“吉祥”观念已经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渗透人们生活的各方面。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可以分为行为吉祥和物体吉祥两类。所谓行为吉祥,就是人们日常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祈吉风俗或语言行为等。所谓物体吉祥,就是五花八门的传统吉祥物或具有吉祥寓意的图腾等。人们借助可见的风俗行为、生动的语言、有形的器具表达着无形的吉祥观念。

作为人们美好期盼的象征,“吉祥”包含着很宽泛的内容。就国家和古代皇权来说,统治者追求的吉祥就是国泰民安、王道仁政。就黎民百姓来说,遵循一般的世俗评价标准,人生最高的理想莫过于富贵长命、儿孙满堂、加官晋爵、平步青云。于是,吉祥的内容也主要围绕着多福、添寿、多子多孙等展开。

就像《尚书·洪范》所概括的,当时人们心中有关“吉祥”的观念可以通过“五福”来反映,即“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吉瑞主题,各有特色又彼此关照,集中反映了中国农耕时代和手工业时代的核心观念,是普通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生命意义的关注。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些人生主题通过功名利禄、增寿延年、祈福纳吉、驱邪避灾、招财纳宝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来。千百年来,唯一不变的是中华民族对福寿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人生的渴望与追求。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植根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土壤之上,绵延数千年,不仅在衣食住行、节庆典礼、婚娶殡葬、寿诞生育等各个风俗习惯中得以彰显,在政治、经济、农事活动、哲学、文艺、宗教等各个领域也多有涉及,遍布于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纳福迎祥的民诉事象也随之产生,比如说,“福”“禄”“喜”“寿”等表示吉祥寓意的文字;瓜瓞绵绵、葡萄多子、牡丹富贵等表示吉祥寓意的图案;桃、梅、石榴、金橘等表示吉祥寓意的植物;龟、鱼、鹿、龙、凤等表示吉祥寓意的动物;贴春联、舞龙灯、挂菖蒲、吃饺子等表示吉祥寓意的行为。

吉祥文化是人们所选择或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或仪式中所传达出的一种生活期盼,凝聚着人们的生命意识、审美情趣、伦理情感。迄今为止,中国吉祥文化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我们要继续心怀着这份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将生动有趣、渊博浩瀚的吉祥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相关小知识

卜筮:卜筮有占卜、算卦的意思,是古代人们预测未来的活动。卜筮,顾名思义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卜,一种是筮。具体操作时,应先手执蓍草观看数目以定吉凶,这是筮,然后再烧灼乌龟的壳,龟壳受到烧灼会裂开,人们便以龟壳裂纹的形状来定吉凶,这是卜所。所以,卜筮的具体过程是先筮后卜。卜筮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如《尚书》中说,箕子向周武王进言,认为决定军国大事的应该有五个方面,“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这段话表明,五个决定国家大事的因素中,卜和筮便是其中的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