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64. 张澜公私分明(1 / 1)

张澜,字表方。中国古代近代时期,常以字的第一个字作为对人的尊称,年长者称“老”,有名望者称“公”,张澜被人称为“表老”。张澜是著名的爱国者。他一生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他任川北宣慰使时,应酬繁多,都是自己出钱,因此负债累累。离职后,无钱偿还,只得将仅有的四亩田卖了还债。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主同盟被国民党政府强迫解散,部分领导人转移到香港。张澜老先生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下,只身留在上海。当时他多病,由于物价飞涨,生活过得极为清苦。那年冬天,上海十分寒冷,他无钱买炭取暖,严寒难耐。幸而他的一位亲戚从四川给他寄了一件棉袄,才勉强熬过一冬。当时,他手里掌握着一批从西南军政要人那里募集来的民盟活动经费。有权支配,这笔经费的张澜宁肯挨饿受冻,也不挪用分厘公款。经他手按时把钱汇给香港民盟临时总部。

张澜老先生为官清正,深受人民的爱戴。1918年,他任四川省长时,去北京述职。路经川陕边界,忽然前面山弯处出现一队人马,挡住去路。快到队伍跟前,为首的一个人高喊了一声:“立正!”然后独自拱手,躬身抱拳,向前施礼。那人自称是王三春,前来护送张澜老先生出川。张澜老先生急忙下马,扶起王三春。王三春吩咐喽啰们捧出四百银元献作路费。张澜老先生婉言谢绝了馈赠,同意他护送。一路上他叮咛王三春,打富济民千万不要伤害善良百姓。后来,红军在川陕边区建立根据地,王三春参加了革命。

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想做官的张澜被选为共和国副主席。当时来自解放区的一些同志看表老戴瓜皮帽,穿长衫,一副遗老的样子,表示反 对。结果朱德公开讲话了,“讲到革命,诸位没有一个有他早的。”从辛亥革命,到反袁世凯,再到冒着杀头的危险组织民盟,拒绝参加伪国大,彻底地孤立了国民 党、蒋介石,“大家哑口无言”。

他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时,他的大女儿从华北革命大学毕业。女儿让父亲跟有关部门打招呼,把她分配到农科院或外事部门工作。张澜老先生教育女儿,不能开后门,让她坚决服从组织分配。二女儿在东北学习结业,让父亲把她调回北京,也遭到张澜老先生的拒绝,后来由组织分配到鞍钢工作。

毛主席赞扬张澜老先生一心为公。

简评:

他一生布衣土衫、长须美髯,既不贪不义之生,亦不羡不仁之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