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39、偏好一艺 必为所溺(1 / 1)

原文

训曰: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然亦不可遽信。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以投之。一有偏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朕于诸艺无所不能,尔等曾见我偏好一艺乎?是以凡艺俱不能溺我。

——康熙《庭训格言》

白话

作为上层人物,用人虽然应该信任,但是也不能轻易信任人,因为下边的人常常窥伺上层的人的意向而假意地投其所好。如果上层的人一旦有某种特殊爱好,那么下边的人就一定会投其所好而诱惑之。我对于各种技艺游戏无所不能,但是你们可曾见到我偏爱过某一种技艺吗?因此,任何技艺游戏都无法使我沉迷。

家训史话

春秋时,卫懿公是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古人有诗云:

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

荥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

人们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康熙则不然,他知道玩物沉迷其中的厉害,因为在康熙少年时曾有过拒收黄鹦鹉的故事。那年小皇帝十岁,军前某大帅为讨小皇帝的喜欢,将一罕见的黄鹦鹉装入金笼贡上。康熙见到贡品不仅未给奖赏,反而断然拒收并严厉批评。原来,其祖父太宗皇太极曾拒收下人呈献的铜嘴雀,并说:“此雀虽有好音,可以悦耳,然玩物丧志,昔贤垂诫,不宜近也。”祖母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康熙听,在他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因而有拒收黄鹦鹉的故事发生。

古训今鉴

康熙这番训诫,站在一国之君的立场上,认为对所用之人必须进行考察,对曲意逢迎,极力投其所好者,要时时加以警惕。作为皇帝,更不能玩物丧志,沉溺于各种技艺游戏之中。

不管是后来的明朝沉迷于木艺的明熹宗,还是最后沉迷于炼丹药的嘉靖,都是玩物丧志的典型。康熙能有如此深刻认识,足矣警戒今天沉迷于众多事物无法自拔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