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Part 22 儿童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1 / 3)

集中注意力是儿童在发展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儿童的社会行为以及他整个的性格形成,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怎样才能集中注意力是每个儿童都一定要学会的,当然,儿童首先必须得找到可以集中他们注意力的事物,这样才可能做到集中注意力。这样一来,儿童周围的每件事物对他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除了这些东西没有人能让儿童做到专注。儿童的心理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进行调节,这些事情是任何人都不能代劳的。其实,我们开办学校,就是为了给儿童提供一个可以集中精力做事的环境,这也正是我们的教育目的。

当然,要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封闭的地方是最好的。生活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一个安静封闭的地方往往是他们想要集中精力时的最佳选择。比如神殿及庙宇等,就是创造集中精力氛围的绝佳地方,而且在这些地方,能促成我们某种性格的形成。绝大多数儿童在5岁之前都还没有进入学校,而此时却是他们性格形成的最佳时期。为了不再错过性格形成的最好机会,孩子们可以在我们提供的封闭场所中,逐渐完成重要性格的形成工作。

创造这样可以满足儿童需要的环境,当我第一次将这个观点提出来时,建筑师、艺术家及心理学家都表示有浓厚的兴趣。在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和我一起探讨各种对集中注意力会产生影响的因素,诸如房屋大小、高矮及装修等。建造庇护场所并不是我们建造这种建筑的目的,心理学的意义也被考虑进来。当然,房屋的价值并不是由这些形态及颜色体现出来的,这种价值主要由屋子里我们为儿童准备的东西来决定,因为对儿童注意力是否集中产生影响的正是这些他们触手可及的东西。而且,我们并非随意安排或摆放这些东西的,这些工作需要对儿童进行长期的观察后才能总结出来。

起初,我们只是将一些小物件摆放在儿童的生活环境中,然后让他们自行选择。在观察到儿童喜欢使用哪些东西后,我们就留下这些东西并将他们从未使用过的东西拿走。现在,我们的学校提供给儿童的所有东西,都是根据世界各地的学校进行观察得出的结果而提供的,并非只是以哪一所或几所学校的总结为依据。所以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我们提供的东西都是由儿童们自己选择的。在这些东西中,我们又有所发现:其中有一些东西是儿童非常喜欢的,这些东西在我们看来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另外又有一些东西几乎很少有儿童去关注,这在所有国家都是相同的,这甚至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假如我们让一个一切发展都正常的儿童自行选择,我们也有同样的发现,比如,昆虫、花朵此类东西往往都是他们愿意选择的。显而易见,这些东西是儿童需要的。每一件由他们自行选择的东西,都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刚开始时我们就曾将一些玩具提供给他们玩,不过,他们几乎不会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后来我们还给了他们很多能显示颜色的东西,然而他们一般只从中选择像我们常用到的扁平线轴这样的某一种东西,这种现象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出现。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东西这个实验,我们还在一些有色人种地区进行过。不论是哪个地区的儿童,他们的选择都有多相同点,由此将社会生活上的某些问题反映了出来。

由于儿童在面对过多东西时,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因此,在为孩子提供东西时,就算有很多孩子,我们提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同样的东西我们不会提供两个,假如另一个儿童想要使用其他儿童正在使用的东西,那么,这个儿童就必须学会等待,这样,一种非常重要的品格就会在儿童身上逐渐养成。儿童们会懂得,他们出于对日常生活经验的需求,就必须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这种工作并不是他人要求他们做的。正是因为同样的东西没有第二个,所以儿童要想得到这个东西就应该等别人先使用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发生着这样的事情,儿童们就会逐渐养成重复别人工作以及等待等生活习惯,这样,儿童就能很快地成熟起来。

同样,儿童在这样的生活中慢慢会适应社会。要知道,社会这个整体是以各种行为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其运行并不会按照某个人所想的方式进行。儿童在做这些行为时逐渐形成了耐心这种优秀的品格,他们身上的其他性格特征在这种品格形成后也会顺其自然地形成。一个年仅3岁的孩子所获得的这种品质不是我们教育的结果,而是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形成的。除此之外,儿童并不能在其他外界条件下正常发展,所以不论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儿童都会互相争抢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因此,人们在看到我们学校的孩子非常具有耐心的情景时无一不感到惊奇,然会就会问我们:“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教这些小家伙变得如此听话的呢?他们怎么会那么懂事呢?”事实上,这些并不是因为教育得好,而是得益于我们精心为他们安排的环境,一切都来源于我们给予他们的自由。当3~6岁的儿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时,就逐渐显示出以前不具有的各种品质来。

在儿童出生后即将融入社会生活的第一个时期,一旦遭到成年人的干涉,将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比如,一队排列有序的儿童队伍正在前行时,队伍中的一个孩子却突然跑出来朝着相反方向跑,结果必然会引发矛盾。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就会想方设法抓住孩子,并让他回到队伍中。事实上,儿童们是可以自行解决遇到的问题的,也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只是他们采取的可能是不同于他人的方法,但不管怎样,这些方式最终都是以满足儿童自身需求为目的。类似这样的问题不论是儿童成长的哪一个阶段都会碰见,做这些事能让儿童感到很快乐。一旦他们的这些行为遭到来自成年人的干涉,他们就会生气。假如我们不干涉而让他们自由选择,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儿童所具备的社会经验正是通过这些行为获得的,他们不断地积累经验,一旦遇到问题他们就能运用这些经验做出正确的处理。这一点是老师们用任何方式都无法帮助儿童做到的,老师们不仅做不到,反而还干预儿童的行为。老师的做法不但背离了儿童的想法,还将儿童群体的整体和谐给破坏了。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们都应该给儿童自行处理的自由。儿童的行为还有很多都是我们不了解的,在研究他们的行为时我们必须遵循客观实际,因为正是由儿童通过行为积累的这些日常经验,才形成了社会秩序。

对于那些采用直接方法教育儿童的老师来说,并不清楚在蒙台梭利学校在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行为时采用了什么方式,因此,学术方法就被他们认为是蒙台梭利学校所采用的方式,他们不会认为是社会方法。于是他们会这样说:“一旦让儿童都自行选择喜欢做的事,社会不就变得一团糟了吗?”不过要知道,假如我们连社会问题都解决不好,那么,社会生活就更不用说了。这样一来,儿童解决不了社会问题,他们的行为不可能正常发展,大多数人就会受到他们的追求目标的影响。在这些老师看来,要求儿童听从别人的话,并且遵守秩序地坐着就算所谓的社会生活,然而,这与事实却正好相反。

那些普通学校里的学生们又是旅游又是玩耍,这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生活,因为大家生活的集体是一个充满活跃气氛的团体。

在相对更大的班级里,就能更加明显地体现出各种各样的性格来,儿童生活在其中就能得到更多的经验。这一点在一个很小的班级里是很难实现的。只有通过社会生活,才能获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