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Part 21 儿童占有心理的产生及其变化(1 / 2)

我们此前通过实验得到了一些成果,在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我们即将开始进行研究它们的工作,然后一一进行解释。我们通过儿童的年龄和每个年龄段里儿童表现的兴趣的观察,得到了很多研究材料。由此发现,儿童的行为与人类的最高特征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

在这些现象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建设的过程。犹如毛毛虫的发展一样,当毛毛虫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会爬到树叶上,然后在两根茎秆之间开始工作。我们在一段时间后就会神奇地发现,一条细而透明的丝线从毛毛虫嘴里不断吐出来,然后开始结茧。在观察儿童时,我们最开始会注意到他们可以专注地做某件事情。在我们的学校中有一个三岁半的小女孩,我们对她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都感到惊讶。不管她身边发生了多么有趣的事,她都不会受到丝毫影响,而继续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手头的工作上。在儿童中鲜少拥有她的这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就算是成年人,能这样专注的人也只能是某些个性鲜明的人。这常常被我们当成天才具有的特征,因为这发生在一个年龄很小的儿童身上,我们自然把她当成天才看待。而这个情况如果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发生过,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好比我们用罗盘导航那样,对儿童来说,专注地做某件事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说一定要他们都用相同的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上,假如儿童做事时都不能专注地工作,那么,他们的成长就不能正常完成。这样一来,周围事物就能轻易地左右他们的思想。儿童对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很感兴趣,而其会逐件地做这些事。不过当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后,他就会静下心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大家都知道,一个不停跳槽的成年人将永远停留在所谓的“事事通,样样松”的状态,而一直找不到适合他的工作。但一个具有明确目标的人,就能将自己的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最终获得成功。这个问题已引起了我们重视,因此在劝告大学生们的时候,我们总是反复对他们强调:一定要具有专注的精神。然而建议终究只是建议,这种办法毫无作用。我们都无法让成年人接受建议而集中精力,更别说仅仅三岁半的孩子了。显而易见,儿童们集中自己的精力做事并不是有意识的。

儿童心理学通过儿童能专注做事这个事实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在这一情况的展示下,我们了解了大自然让一个人的逐渐形成性格的方式。让儿童萌生某种特殊的兴趣就是大自然采取的方式,儿童在这种兴趣的帮助下,他的个性发展所必需的创造性工作就能得以完成。

一旦儿童拥有了这种集中精力在某件事情上的能力,他们就开始拥有了韧性。我们又将韧性称为持久力,这是人类性格的特点之一。韧性会随着专注能力的出现而出现。我曾说过,儿童常常会一直重复做某些事,他们并不是出于某些目的而反复做这些事,显然,有一种内在的目的在驱使着他们。一旦儿童专注于某件事,他就会不知疲倦地重复着做此事。这种重复的行为具有巩固的作用,它是另一个人类性格形成中的阶段开始的标志。此时,并非出自儿童的意愿,而是自然的意愿在发挥着作用,人类正是在大自然这种方式的帮助下,得以健康地成长。

事实上,儿童不断重复做某件事这一情况,还说明了他们有能力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我们学校里的儿童都有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因此他们的这种能力就可以准确地表达出来,他们就这样一天天地重复着这些行为。让我们看看成年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需要什么、想做什么都非常明确,那么我们会认为他的意志力、能力都很强。

儿童的行为是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的,但成年人的行为却受他们思想的控制。假如儿童的某种能力需要锻炼发展,那么,他们是不会根据他人的要求做事的。他们的选择是由内在力量决定的,一旦制约了这种力量的作用,儿童的专注力和意志力也将会被限制而不能发展。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让儿童尽量不受成年人的影响,这样他们才能获得这种能力。而且,在大人们试图控制儿童时,他们也会出自本能地摆脱这种束缚。当我们研究儿童的这些能力时会认识到,这些并不违背逻辑。不过,儿童是在自然规律的影响下做事的,并不受以逻辑推理为行事的根据,儿童的发展道路早已由自然指定了。人和动物在发展上颇为相似,两者都是按照指定的道路发展的,而且都为了不受成年个体的约束而努力着。两者的成长和发展都是由自然规律进行指导的,无论何人,都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自己的性格并完善自我。

人们或许会认为人类心理的各个部分都有成型的时候,在观察中我们发现,这个成型的过程是自然规律支配的功劳,而不是教育的成果。这项工作不是由教育来完成的,它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由大自然而不是人类做出的贡献。另外,儿童身上还出现了一个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显著变化,那就是儿童即使由于受到阻碍而未能完全发展,但他们只要做出努力,就会逐渐步入正轨,在他们身上一度消失的性格特点就又会再次得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