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诗文评·文章流别论(1 / 1)

内容概要

《文章流别论》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书中对各种文体的性质﹑源流做了详细的专论﹐对文章的作用和文章的评述也有所论及。其中论到的文体有颂﹑赋﹑诗﹑七﹑箴﹑铭﹑诔﹑哀辞﹑哀策﹑对问﹑碑铭等11种﹐作者详细追溯这些文体的源流,考证其发展变化,大大推进了此理论研究的进步。

《晋书·挚虞传》中记载挚虞“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后人把《流别集》中所作各种体裁文章的评论﹐集中摘出﹐成为专论﹐即《文章流别论》。如今原文早已失传﹐只在《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中找到些许零星片段。

阅读指南

挚虞,遵循儒家的传统文艺思想﹐强调文章的人伦与王泽的教化作用,主张诗要以“四言为正”,“颂之所美者﹐圣王之德也”等等。他本人比较反对浮夸侈靡的文风﹐曾指出“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犯了“假象过大”、“逸辞过壮”、“辩言过理”、“丽靡过美”四过﹐这些内容都是可取的。

挚虞采用的评论方法,与梁代刘勰《文心雕龙·序志篇》中所讲的“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著述纲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基于此﹐明代的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挚太常集》的《题辞》说道:“《流别》旷论,穷神尽理,刘勰《雕龙》,钟嵘《诗品》,缘此起议,评论日多矣。”这些都说明本书对南朝的文学理论专著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介绍

挚虞(250年—300年),字仲洽,京兆长安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他是西晋时期著名的谱学家。史料记载,挚虞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太仆卿挚模之子,曾拜皇甫谧为师,在治学方面深受其影响,通博多闻,对阴阳礼律及天文之学都深有造诣。泰始年间举贤良,担任中郎,后又担任过太子舍人、闻喜县令、尚书郎。元康年间,入吴王之幕,后历任秘书监、卫尉卿、光禄勋、太常卿。老年时因为战乱惨被饿死。

挚虞曾一度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上天所保佑的是道义,世人所帮助的是诚信,讲信用是顺从天命,是求得福泽的办法,如果违背这些,就会引来祸患。

挚虞还撰写了《思游赋》《太康颂》《族姓昭穆》10卷,《文章志》4卷,注释《三辅决录》。又编撰古代的文章,分类编为30卷,名叫《流别集》,即《文章流别论》,作者在书中逐一加以评论,评论公允中肯,一直被后世所推崇。

明朝时张溥辑其诗、赋、文、论近60篇为《挚太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