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part 16 正确引导孩子的注意力(1 / 3)

通常,人们希望孩子一进入有利于他们精神发育的环境,就能够马上被环境中的某件物品吸引,然后用我们希望他们使用的方式来使用这件物品,并反复地将这一行为进行重复。我们发现一个现象,不同的孩子对同一行为会重复不同的次数,一个孩子重复20次后就停止了,而另一个孩子重复了40次才停止,还有的孩子重复了200次还没有停止。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一种前兆,意味着这些孩子会在长大后,用不同的方式从事与精神发育密切相关的行为。

原始的内在冲动是促使孩子产生这种表现的因素,其产生原理与人在精神极度饥饿时会出现在一种模糊的意识一样。想要制止住这种冲动,就要使这种来自精神的饥饿感得到满足。我们需要为孩子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引导孩子的意识向这个目标靠近,使他们能够进行一种基本的智力活动,同时这种智力活动又具有复杂性和可重复进行性。举个例子,一个孩子面前摆着一些立体插板,他需要做的是把这些插板插到它们本该属于的位置。可能这个孩子在做了三四十次后,会由于某种原因犯一个小错误,这时他就需要将错误改正,或者他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然后他就会想办法自己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发生这样的一个小插曲后,孩子就会对这一活动更加有兴趣,并反复进行下去。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正在发育的心理也得到了锻炼。

可能孩子正是在这种内在意识的发展下,才能够愉快地使用这类物品,并不断进行重复。当一个人渴了,如果我们只给他几滴水润润嘴唇,他一定不会感觉满足;只有让他喝到饱,将身体所需要的水分能补充完全,他才会感到满足。对于孩子心理上产生的饥渴,我们也应该遵循同样的原理,不能只是让他们走马观花地观看周围的事物,更不可以让他们只用耳朵“吸收”知识,我们应该给孩子真正拥有并使用这些物品的机会,这样他们的内在需要才能得到满足。这是实现儿童心理建构的基础,也是实施儿童行为教育的唯一秘诀。

从外表上看,我们为孩子提供的是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场所,其实建立这样一种环境的更深层目的是为了使孩子的精神活动得到满足。所以,我们为孩子提供的各种教具,组织他们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应该以这一目的为中心。我们向孩子提供了立体插板和平面插板,这些插板不仅是为了帮助孩子了解物体的大小或产生对形状的概念而设置的,它们还起着培养孩子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孩子可以在这样的练习中获得真正明确的知识,并能够对每种知识投入同等程度的注意力。从范围、形状和颜色等方面来看,这些感觉知识是精确的,正因如此,人们的精神活动才能渗透到各个领域,并有取得更大成就的可能。

迄今为止,心理学家都认为三四岁孩子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他们认为三四岁的孩子会对看到的每一件事物产生好奇心,并会不断地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看到的东西上,所以一个3岁或4岁的孩子很难长时间对同一件东西或事情集中注意力。心理学家们认为,难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是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障碍。

威廉·詹姆士提出:“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注意力极其容易产生变化,从我们给他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从他们乱七八糟的表现中发现这一点……孩子具有这样的特性,并且他们的注意力总是十分被动……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克服的困难就是,如何使孩子不会对他们看到的每一件东西都产生极大的兴趣,或者使他们只是偶尔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当孩子能够形成这样一种使多变的注意力状态自动恢复的能力时,我们就可以认为他们的判断力、性格和意志的基础已经形成了。……最优化的教育应该能够促使孩子改进这种能力。”所以我们说,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天性不加以管理,一切都听之任之,他永远学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固定的某一件事情上。这样他的注意力就会随着新物体的出现而发生转移。

其实,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想要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保持孩子的注意力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往往会被某个固定的物体所吸引。我们知道新生儿不可能具有目的明确的意识,所以我们说,一个新生儿在吮吸的同时完成的一些复杂而谐调的运动是被一种无意识的营养需要所制约的。所以,一种基本的外部刺激最先被呈现在我们面前,它来源于精神,相当于精神上的乳汁,从一个婴儿的脸上,我们能够看到这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一名3岁的孩子能够将一件事情连续做50次以上,在这期间,没有人能够分散他的注意力,即使他的周围有无数人走来走去,身边有人在弹钢琴,有其他孩子在唱歌,他的注意力仍然能够高度集中在自己做的事情上,不受任何干扰。当一个婴儿正在妈妈怀中吃奶的时候,他也会表现出这样的高度集中,除非他已经吃饱,否则任何事情都不能让他停止这一活动。

这样的奇迹只有自然才能创造出来。心理行为是从自然中衍生出来的,所以探寻大自然的秘密成了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想要理解自然,我们应该先了解自然的开始阶段,那些东西虽然简单,却恰好从根本上揭示了真理,并能帮助我们了解更复杂的现象。很多心理学家都采用这样的方法去获得有关生命的知识,比如对生物的自由生活展开观察。如果法布尔在观察昆虫的时候破坏了它们的自由,使它们无法实现自然的表现形式,无法进行每天做的工作,那么他的研究就不会成功。仅仅把昆虫捉住并放在研究器皿中观察是得不到想要的结论的,那样做只能对昆虫本身进行研究,而不能对昆虫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这样也就不能揭示出在昆虫的生活中,有怎样的奇迹在发生。

如果细菌学家没有为所研究的细菌营造一个和它们生长环境相似的环境,细菌得不到它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温度,那么它们就不能在“自由的生存”中展现自身特征;如果细菌学家们只对一种能够导致人类生病的细菌的形状和结构进行研究,而不去研究它的繁殖方式和繁殖过程,那么就不会产生能够预防疾病、挽救人类生命的科学。

运用各种方法观察生物是使各种生命真正实现自由的基础。在对孩子的注意力进行实验研究时,我们也要注意自由的重要性。我们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时要注意,这种对感觉的刺激必须是强有力的,并且能够对孩子产生一些感官方面的生理“适应性”。孩子还没有得到完全的生理发育,所以我们需要遵循自然,以便他们可以得到适应。这种适应性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刺激物不能帮助孩子产生适应能力,不但不能让他们保持心理上的注意力,还会使他们产生生理上的疲乏,甚至令眼、耳等适应性器官感到不适,那么这项刺激物的选择就是失败的。当孩子能够在使用这些自由选择的物体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他们就会在官能活动中感到愉快,并感受到这种练习对身体带来的好处。

我们还要注意一件事,在锻炼注意力时,孩子身体中有一个特殊部分也需要做好准备,这个部分就是与外部刺激相关,并能够促进想象形成的神经中枢,这一准备过程也叫作“内部的心理适应”。“内部心理适应”主要表现为:当一个人受到了外界的刺激,他的大脑神经中枢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兴奋,这一系列的兴奋会按照一个内部程序依次出现;当两种力量同时对这个人起作用时,就好像在对一扇门同时施加两种力,外界的刺激向门施力“敲门”,内部的力量用来“开门”。如果没有内部力量的协助,外部的刺激再强烈也无法把门打开。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一专心工作起来,纵使他身边的人载歌载舞,他也会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