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第3章 如何才能获取自信?(1 / 3)

做好“自己确实能做到的事情”

以大人标准为基准的“OK线”,对孩子来讲是否太高了

在第2章中我们讲到,利用“OK线”进行心理训练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能够经常体会到达成目标的成就感(也就是自我肯定感),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OK线”的高度。

在这里,我想针对如何为孩子设定“OK线”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

各位家长一定要记住,“OK线”的基准在于孩子,而不在于大人。社会上广泛认同的标准如何,旁人会有怎样的想法、如何看待您的孩子,都与“OK线”的基准无关——总而言之,这个基准是不以大人对孩子的期待为转移的。

我曾经参与过一次面向小孩子的舞蹈实验班的心理测试。舞蹈实验班某一天的课程是请专业的舞蹈家给孩子们进行技巧指导,最后让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展示训练成果。

班里的孩子们中,绝大部分都将要第一次在别人面前表演舞蹈。按照测试计划,我们首先让孩子们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我很紧张。”“心跳很快。”

“那么,现在在场的所有小朋友都绝对能够做到的事情是什么呢?”

经过孩子们的一番讨论,我们将当天的“OK线”定为“将今天学的舞蹈从头到尾跳一遍,中间不能停顿”。

为了达成这一天的“OK线”,在课堂上,所有孩子都一丝不苟地学习舞蹈。

终于到了给家长们表演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表现,真的做到了将那一天学到的舞蹈从头到尾跳了一遍,并且中间完全没有停顿。

也就是说,孩子们完美地达成了当天的目标。

孩子们都为自己的成功兴奋不已。能够毫无停顿地跳完整支舞蹈,让他们体会到了强烈的成就感。

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们给孩子们发放了一张问卷调查表,让他们给当天自己的表现打分。孩子们无一例外地给自己打了满分。所有的孩子都毫不谦虚地认为,当天自己的表现堪称完美。

然而,当我们将问卷调查表发放给孩子的父母时,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对于“您会给孩子今天的表现打多少分”这个问题,只有很少一部分父母给自己的孩子打了100分。

在家长给孩子的评分中,虽然有80分、90分左右的高分,但也有家长只给孩子打出了50分、60分。这些家长在问卷上填写的原因五花八门:“孩子的动作比别的同学慢了半拍。”“跳舞的时候没有跟上节奏。”“舞蹈动作不够有朝气。”等等。

家长们在填写问卷之前,已经知道当天的“OK线”——孩子们“将今天学的舞蹈从头到尾跳一遍,中间不能停顿”。即便如此,大多数的家长还是抓着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不放,而忽略了孩子做到了什么。

孩子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才使这场表演收到了让自己满意的效果。但这好不容易得到的自信被父母一盆冷水浇了下去:“你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在我看来,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事实上,在向我进行心理咨询的家庭之中,越是那些拿不出自信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就越倾向于给他们提出过高的、以大人的标准为基准的“OK线”。

也就是说,这些家长不顾孩子当前的能力只能勉强做到80分这个事实,擅自给他们设定了90分甚至100分的目标。

这样一来,就算最终得到了81分,孩子也无法达到家长设定好的“OK线”,因此,他们体会不到达成目标的成就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实际上已经获得了1分的进步,当然也就会逐渐地丧失自信心。

过高的“OK线”,只会让孩子失去获取成就感、培养自信的机会。这正是这些孩子总是拿不出自信的根本原因。

过高的“OK线”会夺走孩子的自信

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达成更高的目标,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自信,因此,我不应该将孩子的目标定在80分,而是要让他们时刻追求90分、100分。”

但是,很显然,这样的想法忽视了一个现实——孩子目前的能力只能勉强达到80分,即使家长一厢情愿地将孩子的目标设定在90分、100分,孩子也极有可能无法达成这些目标。家长随意的一句话,就让孩子去追求那些不现实的高分数,其结果只会是将孩子的自信渐渐浇灭。

当然,这并不是说当前只能勉强达到80分的孩子就永远不能提高到90分、100分。将孩子的最终目标定在90分、100分,本身并不是错误的。

但最重要的是,制订目标要从孩子确实能够做到的事情(得到80分)开始,让他们一步一步地积累成就感。这些成就感将带给孩子自信,推动他们向着100分的目标不断前进。

当今社会上,没有自信的孩子越来越多。面对这种现象,我觉得,其中的原因可能和亲子之间“OK线”的差距过大有关。

回顾自己作为心理训练师的职业生涯,我发现成年人总是喜欢以旁人的基准——社会常识、平均水平,或者是他人眼中的印象等——来看问题。因此,成年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OK线”设置得过高。

换句话说,成年人总是难以承认“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存在差距。

在这一点上,较之于成年人,很多孩子更敢于给自己打出“OK”的评价。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孩子在接受我们的心理训练的时候,总是能比成年人更快地收到成效。

如果家长能够将“OK线”的基准适当地调整,设定在适合孩子的高度上,孩子往往会以惊人的速度获取成就感,最终重拾自信心。

现在就试着给孩子划定一条“OK线”吧

家长想要“以孩子本身的标准为基准”给孩子划定“OK线”,那么与孩子的沟通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项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家长要搞清楚孩子目前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

假设心理训练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在紧张的情况下发挥出正常水平,那么家长就需要和孩子一同思考:以孩子目前的能力,将紧张感控制在什么程度以下,孩子才不至于发挥失常?

在考虑如何让孩子发挥出正常水平的过程中,家长不必过分纠结于具体的情景,例如网球比赛、学校的考试等。这些特殊的情景,只不过是孩子容易感受到紧张的众多情景之一。无论是比赛时的紧张、考试时的紧张,还是举手发言时的紧张,其性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家长首先要搞清楚日常生活中哪些场面会让孩子产生紧张情绪。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具体方法是将第1章中介绍的“情绪日记”改为“紧张日记”,记录下一周左右时间内孩子感觉到紧张时的情景。例如:

孩子在这一周里感觉到紧张时的情景:

①突然被老师点名提问的时候;

②作为值日生,早上向老师问好的时候;

③补习班下课回家时,在路上遇见了同班女同学的时候;

④被没怎么说过话的同学搭话的时候。

接下来,我们要在这些情景的后面注上一些内容,包括数值化的紧张程度以及孩子当时的应对方法。最后家长要让孩子写明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是否使自己获得了成就感。接前例:

①突然被老师点名提问的时候

紧张度:90%。

我慌慌张张、语无伦次,没能答出老师的提问。

是否有成就感:否。

②作为值日生,早上向老师问好的时候

紧张度:60%。

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虽然我有些结巴,但还是很好地完成了。

是否有成就感:是。

③补习班下课回家时,在路上遇见了同班女同学的时候

紧张度:100%。

由于太过突然,我连直视对方眼睛的勇气都没有。

是否有成就感:否。

④被没怎么说过话的同学搭话的时候

紧张度:70%。

虽然有些惊讶,但我回应得还不错。我们东拉西扯地聊了10分钟。

是否有成就感:是。

在情景①和③中,孩子没能获得成就感。因此接下来,家长要让孩子考虑如果下次再遭遇同样的情景时自己应该采取何种确实能做到的行动,并将这个行动作为下一步的“OK线”。接前例:

①从座位上站起身时不要慌张,要稳稳当当地起身,站定之后再回答老师的提问。

③做到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

于是,下一步的“OK线”就制订好了。当孩子能做到这些时,家长再和孩子一起考虑更进一步的目标。按照这样的模式,家长就能逐渐培养孩子“不怯场”的能力。

重点是将孩子“确实能够做到的事”作为“OK线”。

揠苗助长,只能导致孩子无法达成目标,并且因此产生自我否定感。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但是,家长也不能因此将目标设定得太低。设定“OK线”的目的并非达成这个目标本身,而是通过让孩子重复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感和自信。说到底,“OK线”不过是为了让孩子构筑自信而打下的地基。

假设我们给一个平时能得80分的孩子设定的“OK线”只有50分,结果他得了60分。虽然这个孩子确实达到了“OK线”的要求,但实际上他并没能发挥出自己原本80分的实力,因此,他很难从中获得成就感。如果孩子达到了“OK线”却不能给自己的表现打出“OK”的评价,那么“OK线”也就成了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

总之,“OK线”不仅是自己“确实能够做到的事情”,更应该是“能够在达成之后让自己获得成就感的事情”。无论如何,目标的高度还是要与自己当前的实力相符的。

特别是在给孩子设定“OK线”时,家长一定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与孩子保持充分的交流,慎重地做出决定。

案例

害怕上学

小F是一位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孩。就在1月中旬寒假刚刚结束的时候,小F忽然不愿意去上学了。

家长问她为什么,她只是回答:“没什么,就是不想去。”小F的父母对此束手无策,就这样,她有两周多的时间都没有去学校。

心理训练师仔细地询问了小F的情况。原来,原本与小F关系很好的一个朋友,不知为什么忽然对她冷淡了起来,这使小F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然而,这件事情只不过是小F不愿意去学校的开端。几天之后,小F仍然不愿意去上学,其实是因为她在无故旷课之后不敢面对同学们看待自己的目光。正是这种恐惧感,挡住了小F上学的脚步。

小F性格认真,她对自己“无故旷课”这件事情有极大的罪恶感,觉得不去上学的自己一无是处,并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否定感。

经过更深刻的交谈,心理训练师发现,小F最害怕的是在早上上课前的这段时间去学校。

相关小说

列奥纳多的秘密 亲子 / 连载
列奥纳多的秘密
邹凡凡
中国女孩孙漪来到法国巴黎久负盛名的路易大帝中学,开始了一年的交换学生生活。因为接待家庭的缘故,她意外卷入到突如其来的卢浮宫失窃案中:八幅名画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其中包括镇馆之宝、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个个扑朔迷离的线索浮出水面,一位位出乎意料的人物相继登场,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危机被艰难化解……孙漪与同班同学雅克和卡萝尔,终于协助重案组追回名画,同时揭开了数百年来隐藏在《蒙娜丽莎
5万字2019-06-26
孩子喜欢问的456个问题 亲子 / 连载
孩子喜欢问的456个问题
郭家宝
本书收录了几百个稀奇古怪的问题,无论是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科技,还是人体,都能满足天下父母应对孩子的“刁难”。让更多孩子了解这个世界,让更多父母摆脱窘境。
13万字2018-12-20
少年特种兵4:艰难困境 亲子 / 连载
少年特种兵4:艰难困境
张永军
少年特种兵“无影分队”突然奉命与“小野猪战队”的少年特种兵合并,他们在影子鱼007的带领下,秘密潜入域外荒漠地带,执行神秘的特殊任务,与装备精良的外国特种兵、快速反应部队及恐怖组织展开了殊死的较量……酷热难耐的茫茫戈壁、危机四伏的流沙陷阱、火爆的沙漠特种战、神奇的少年特种兵、跌宕起伏的悬疑故事情节,更加惊险、刺激,都是《少年特种兵》迷们最爱看的。你想了解少年特种兵的铁血生涯吗?你想锤炼自己的阳刚
3万字2019-06-26
回声 亲子 / 全本
回声
韩乃寅
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集,共收入作家精选的《断了线的风筝》、《箭娃》、《丢了名字的孩子》等七部小说。
51万字2020-08-27
行星大探秘 亲子 / 连载
行星大探秘
玲珑
《行星大探秘》全面介绍了太阳系内行星的面貌、形成、探索发现,也包括孕育生命的行星一地球,还将地...
13万字2019-01-28
父母是孩子的贴身医生 亲子 / 连载
父母是孩子的贴身医生
王新良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介绍父母应该了解或掌握的应对宝宝常见病的知识,包括从细节认识宝宝小病及宝宝感冒、咳嗽发热、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皮肤湿疹等的防治和视力、口腔等的保健。下篇介绍提高宝宝免疫力,远离疾病的饮食营养知识。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通俗易懂,适合广大的年轻爸爸妈妈们阅读。
16万字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