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涅槃之乐(1 / 3)

涅槃,当下烦恼的止息。

我找到了

希迁和尚10多岁就到曹溪,拜六祖慧能大师为师。不久六祖即将入灭,希迁问:“您入灭后,弟子依靠谁呢?”“寻思去!”六祖回答。

此后,希迁日日深思、打坐、参禅,有位长老见了,觉得奇怪,问道:“怎么你老是沉思、打坐呢?”“师父入灭前曾吩咐我要寻思去啊!”

长老笑道:“师父是告诉你,在青原山有一位师兄,名‘行思’,要你参访师兄去!”

于是希迁到了青原山,行思见希迁前来,问道:“从哪里来?”

“从曹溪来!”这一句话很要紧,等于是告诉行思说:我从师父那里来,你便是我的师兄。

“你得什么来?”行思又问。

“未到曹溪也未失!”希迁答。

“既未得到什么,又何须到曹溪白走一趟呢?”

“但是,假如未至曹溪,又怎能知道自己未曾失去什么呢?”

这是一则充满禅机的公案,如今提起还引人深思。记得几年前,台北公共汽车的车壁上曾经贴有一则广告,上写“我找到了!”这么一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么呢?

首先,我想应该是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呢?在佛教中凡被称为真理的,都必须具备有三种条件:第一,普遍如是;第二,本来如是;第三,必然如是。

举个例子说,我会死,你也会死,人人都会死,古今中外的人有生都会有死,所以生死无常,合于普遍如是、本来如是、必然如是,因为生死无常就是世间的真理。就佛教因果论来说,什么因就招什么果,也是如此。因果遍于一切事理,因果便是真理。再如,为什么要吃饭呢?因为肚子饿。为什么要睡觉呢?因为疲倦。吃饭的结果,是饱了;睡觉的结果,是恢复精神了。连这最平常的吃饭、睡觉都在因果中,由此可见因果的普遍性、本来性、必然性。

佛教里的真理究竟是什么呢?

比如业感。人生之所以生生不息、轮回不休,乃是由于起惑、造业、受报的结果。人之所以有荣华富贵与贫贱困顿之差,也都是由于受到自业牵制的结果。并非什么神明所能赐与及主宰,真正能掌握命运的完全是我们自己。业的价值便是自己的行为决定一切。业的意义是非常自由平等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谁也改变不了。释迦牟尼佛当初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所彻悟的宇宙人生真理,便是觉悟了生命的轮回,体证了“生命随业在流转”、“维系生命的力量是业力”。

比如因缘。佛陀悟道,悟了什么道呢?是觉悟了宇宙人生,一切都在因缘、缘起当中。宇宙中的万法都仗缘而生起,一切法不能独自存在,有其一定相互存在的关系。我们生存世间,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要感谢因缘。譬如每餐所吃的饭来自于商人贩卖的米,商人贩卖的米又来自于农夫的耕种,农夫所播下禾苗种则需依赖阳光、空气、雨水、肥料……如此等等因缘的集合,才能成长!从这一粒小小的米中就包含了那么多人的血汗辛劳、那么多种的因缘条件,可知来之不易,难道我们不应为此而感谢吗?我们要搭车,要有司机的驾驶;要看电视,要有演艺人员的表演……宇宙之间事事物物皆是由因缘才能相互依存的,所以任何事物都值得我们铭谢再三!但是,因缘观不是知识论辩的范围之内,因缘必须要从修证中才能真正地体验,才能真正地了悟。

比如空性。一提到“空”,人们就会想到“四大皆空”,然而“四大皆空”还是“有”,有什么呢?有“空”的观念!

其次,我想应该找到大我的人生。光是为了自己,光是为了个人的物质生活庸庸碌碌地穿衣吃饭,如同衣架饭桶一样的人生就太没有意义了!所以要找到大我的人生,把我们的生命和一切众生相应成为一个共同的生命;把我们的生命扩大到世间之上,到处都有我们的生命,所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到处都是我们的人生。我们若能把自私小我的藩篱拆除,则那光明朗朗的世界就能展现在眼前——男女老少无所差别,你与我与他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我们生命的本体是一而不二,就算死亡来临也只死了肉体,死不了永恒的真我。

当衣服破了,可换套新的衣服;身体坏了,同样可换个新的色身。这道理虽然相同,但当“我”搬家时,由于业力的不同,因而有住体面的高楼大厦与微贱的茅舍矮屋之差。唯生命的价值是不二不异。

懂了以上的道理,就能感到人生前途的无限光明,就能对未来的生命生起无穷的希望。这便是学佛给我们的真正受益。我们若能进一步追寻到佛法的真理,则更能感受到青青翠竹、绿色杨柳无非如来法身,潺潺流水、鸟啼莺叫皆是如来说法。此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是也。从前的禅师们有些闻打铁而开悟,有些见花落花开而见道,也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么?我找到了我自己!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么?我找到了本来面目!

·佛光菜根谭·

关闭六根之贼,禁足妄想之心;

正观三毒魔军,清净身口意业;

了悟五蕴非有,不受烦恼缠缚;

如是实践之人,方为有道圣者。

精神修持的好处

时自在——命自在;处自在——心自在;

物自在——舍自在;周遍自在——业自在;

大小自在——生自在;有无自在——心自在;

动静自在——信自在;深浅自在——愿自在;

无碍自在——法自在;不自在亦自在——智自在。

佛教不只讲知识讲理论、虔敬的信仰、完美的道德,最主要是重视实践,也就是修持。《金刚经》有一句经文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说:“所谓一切法,皆是佛法。”我觉得这两句话十分耐人寻味,可以说有很深的涵义。将此二句经文演绎开来,即为:是佛法的,有时候不是佛法;相反,不是佛法的,有时候却是佛法。譬如念佛是佛法,拜佛是佛法,诵经、打坐、布施、持戒全都是佛法。但是,如果你在念佛、拜佛、诵经、打坐时心里一直在打妄想,一直在起贪嗔痴,当你在行布施时一直抱着沽名钓誉的心,这时,是佛法的也不是佛法。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精神修养,我以为用佛教的方法来修炼精神不失为一种好的修行。修持有很多好处,我归纳为下列六种:

一、训练身心强健。

修持可以使身心强健。譬如拜佛,晨起拜佛,睡前拜佛,是一种最好的健身运动。如饭后跑香,帮助消化,“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又如朝山礼佛,一则可以接触大自然,舒展心胸,二则可以增长信心,广结善缘。

称名念佛,是修养心性的一种妙法。譬如等候公车时百无聊赖,与其为车久久不来而烦躁,不如静心念佛,毫无气恼。打坐、修观,亦是澄净思虑的最好方法。

信仰佛教,不可把它看成百宝灵丹。一般人的无理要求,是以为一有信仰就没有痛苦、没有死亡。其实,烦恼痛苦、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然的现象。只是有了信仰、有了修行以后,身心的力量加强了,才可以无惧于生老病死之苦,如证果阿罗汉,一日一食,树下一宿,山林水边,逍遥自在。原因是有了修行以后,身心的抵抗力增强,对于外在物质的缺乏、灾难苦恼等都能够忍受。若无修行,则心力脆弱,见到别人轿车洋房的生活,内心受不了诱惑,因此苦恼不堪。所以说修行可以令身心强健。

二、净化烦恼习气。

一个人的大小烦恼之多,如同恒河沙数,若没有修行则绝对无法对治。习气亦然,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欲净化这些习气,唯有修行才是最根本的办法。

当你烦恼的时候,该怎么对治?诵经、拜佛、观想佛陀的慈容,或者高声念佛,借助佛的慈悲力来化除你的烦恼。当你拜佛时,专心一意,头虽然低下去,心灵却因此而升华。当你拜佛而获得法喜时,无明烦恼也因此而消失净尽。一个不懂得修行的人,当烦恼生起,无法自抑,因此大发脾气,与人争执,非但烦恼不能消除,反而旧恨未去,又添新愁。在《普门品》中,佛陀告诉无尽意菩萨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修行可以获得很多益处。

三、蒙受三宝加护。

一个修行的人,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嘴巴不乱说,心里不乱想,身体不乱做坏事。当身口意三业清净时,即使三宝慈光不加被,本身亦会清净。何况做各种功德,修各种善行,人间天上都赞美了,三宝岂能不加护持呢?所谓“得道者昌”,一个善良的人尚能获天降祥瑞,何况一个修行的人?

佛陀在菩提树下修行时曾感猿猴献果。唐朝善导大师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虽寒冰亦须念至流汗,以表至诚。后来善导大师每念“阿弥陀佛”一声,则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念十声百声,光明也是一样,旁人皆能见到。

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佛陀说,若有执持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人,无论在什么大火之中也不会恐怖火的燃烧,这是由于菩萨的威德神力的缘故。又说,如果面临伤害或杀害的时候,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那个刀或杖就会一段一段地折坏,既不能打又不能杀。这些都是说,一个人只要有修行,随时都能获得三宝的加护。

四、常得人天尊敬。

一个有修行的人,他的举止安详、语言慈和、富于慈悲心,无论到哪里,都会受到尊敬。

佛住世时,大弟子须菩提在岩中宴坐,入定在空三昧的禅思中,那很深的功行感动了护法诸天。很多的天人出现在空中,散着天花,一朵朵色彩缤纷,都飘落在须菩提面前,并且合掌赞叹道:“尊者!在世间上做人,有高远的名闻,有众多的财宝,并不让人觉得尊贵。即使那些国王、富豪,他们一样终日给烦恼欲望所囚。尊者!世间上真正尊贵的是如你这样的大修行者,你的威德之光照彻了天宫。伟大的须菩提,请接受我们天花的供养,我们向你顶礼,表示我们的敬意!”

五、可以明心见性。

古时磨镜,若不经过一番琢磨,则镜子的亮光就显现不出来。越是上等的艺术品,所需的琢磨工夫越多。人类亦然。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空中的乌云覆住了太阳的亮光,唯有除去烦恼的乌云才能显出真如本性。如何驱除烦恼的乌云?这就得靠修行的力量。唯有修行,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唯有修行才能证得真如实相。

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没有天生的释迦,也没有自然的弥勒,一个人要有成就必须精进不懈,要明心见性就必须认真修行。

六、永断生死苦恼。

人生在世,最苦的莫过于生死。当亲人临将命终时,那一份生离死别的苦楚如刀刃在心上乱割,真是肝肠寸断。如何才能免去这种痛苦?佛陀告诉我们,唯有永断生死苦恼,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怎么才能永断生死苦恼进入涅槃呢?佛说,唯有修行。

一个人若不修行,则永远不能出头。平时若只做些功德,至多仅能获得人天果报——虽然在天界得以享福,但当福报尽了,仍须堕落受苦,不能出离生死。唯有发出离心,厌离尘世的欲望,不为欲望所缚,再以入世的精神,从事弘法度众的工作,才能出离三界的生死苦海。过去诸佛以及大菩萨等,能出离生死苦海,逍遥于常寂光中,都是经过多生多劫的刻苦修行与磨炼,才能有所体证。

·佛光菜根谭·

四念住,可以安顿身心;

四威仪,可以规范行为;

四摄法,可以广结善缘;

四圣谛,可以明白真理。

相关小说

运城名诗 纪实 / 连载
运城名诗
中共运城市委宣传部编
大运之城精品丛书共五本,含《运城名人》、《运城名胜》、《运城名诗》、《运城名联》、《运城名产》。包括有古代先贤名人、文物古迹、景点名胜、著名诗作与楹联及特色名产等方面,全面反映了运城黄河根祖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特点。本书对了解运城历史及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6万字2018-12-20
江青传 纪实 / 连载
江青传
叶永烈
本书描叙江青从“苦孩子”、“第一夫人”最后沦为阶下囚不寻常的一生。
30万字2018-12-20
走进红石峡 纪实 / 连载
走进红石峡
惠永明
本书对红石峡古迹文化的调查、考证、度量、核实、拍照、整理、研究,对红石峡的全貌进行了解读。全书依照摩崖石刻、小字幅题刻、碑记、石窟、红色会议等内容依次分别介绍。
5万字2018-12-22
目击天安门-(二) 纪实 / 连载
目击天安门-(二)
韩泰伦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
119万字2018-12-20
萧红自传 纪实 / 连载
萧红自传
萧红
本书内容包括:家族纪事、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皮球五、镀金的学说、祖父死了的时候、家族以外的人、琐事闲记、弃儿、小黑狗、中秋节、欧罗巴旅馆、雪天等内容。
14万字2019-04-01
红墙档案(二) 纪实 / 连载
红墙档案(二)
韩泰伦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119万字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