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老人的担心(1 / 3)

当生命陷于低潮时,当提醒自己“走出去”,看看世界,与社会接轨,借由朋友之间的往来、兴趣的培养、献身公益、建立信仰来开阔自己的胸怀。

老人的梦想

有三个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无德禅师:“你们先说说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甲信徒道:“因为我不愿意死,所以我活着。”乙信徒道:“因为我想在老年时,儿孙满堂,会比今天好,所以我活着。”丙信徒道:“因为我有一家老小靠我抚养。我不能死,所以我活着。”无德禅师:“你们当然都不会快乐,因为你们活着,只是由于恐惧死亡,由于等待年老,由于不得已的责任,却不是由于理想,由于责任。人若失去了理想和责任,就不可能活得快乐。”

人活在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的梦想不一定相同,梦想也不一定能成真,但是有梦想代表对自己的人生存有一份美好的期待与希望。所以儿童有儿童的梦想,大人有大人的梦想,穷人有穷人的梦想,富人有富人的梦想,甚至就是贵为皇帝,也有他的梦想。兹将一般人共同的梦想,略述如下:

一、长生不死。一个人从青年到老年,几十年的风霜岁月,难免苦乐掺杂,贫富不一。但是人生纵使再苦,一般人总想到“宁在世上挨,不愿土里埋”。能长生不死是最好,只是虽然传说中彭祖活了800岁,其实自有历史以来人世间还未曾见过有不死之人,所以这个梦想虽为多数人的共同愿望,却是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二、富可敌国。既然不能长生不死,一些人因此抱定“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转而在财富上希望求得富可敌国,也不枉此生。然而社会上,有哪个人的财富能胜过全国之财的呢?即使有,政治也不会放过你。只是道理如此,仍然有人甘愿“为财死”,例如清朝的和珅不就是因此而身亡的吗?

三、儿孙满堂。岁月和金钱既然都非我个人所能拥有,那么儿孙总该是我所有的吧!假如能有满堂的儿孙,也该是人生一乐!只是“三个和尚没有水喝”,满堂的儿孙,不一定能竞相孝顺。但看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无法自力维生的时候,靠着儿女论日供给食住,每天往返于这些儿女之间,何乐之有,反而增加痛苦。所以这种梦想也不切实际。

四、再度年轻。年轻就是本钱,很多人老来总是渴望如果能够再度年轻。事实上人生不是只有一世,必然会有再来的时候,只是因为人有“隔阴之谜”,对前世不复记忆,所以不知人生乃三世循环不已的,总想假如能让我再从二十岁、三十岁开始,让我的人生重新来过。其实生命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早起晚睡,算来生命已经跟我们打过多番交道了。再说,再度年轻,如果没有准备好发展的因缘,没有增加道德人望,那么,没有资本的人生,再重来一生,甚至重来十生,又能如何呢?

五、回到过去。过去的青春,壮年的岁月,愈到老年时愈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何时学成,何时结婚,何时生儿育女,何时创业……一下子,时光悄悄地走进了老年的阶段,要想回头,再度年轻,重新回到过去,此实难矣!

六、重温往事。人一旦走到了人生的最后,重温往事,美丽的娇妻,父母的关爱,初为人父母的喜悦,一切都成为追忆,不会重来。所以人生的希望,不是在过去,而是在未来。

总之,光阴如流水,逝去的岁月不会复回,所以人生光有梦想不能成真,努力实践未来的希望,才有实现的可能。

·佛光菜根谭·

我愿做一朵花,散发芬芳的气息,给人香味;

我愿做一座桥,沟通大家的来去,给人方便;

我愿做一棵树,庇荫万千的行人,给人清凉;

我愿做一池水,滋润旅者的心灵,给人解渴;

我愿做一盏灯,照亮暗夜的道路,给人光明。

退休生活

早年,在台湾拥有汽车的人还不是很多的时候,我决定买一辆车子代步,以便四处弘法。当时的台湾民智未开,对出家人尤其抱有偏见,出家人即使骑单车、戴手表、用钢笔,都会受到批评议论。我亲自走访车店,发现“载卡多”虽然比轿车贵了一些,却能载更多的人,于是买了一辆9人乘坐的“载卡多”,并且请车厂改装为26个座位,好让我的学生、徒众都能和我一起出外参访。由于车厢大、轮胎小,所以每次行车时,总是一路颠簸摇晃,甚至有好几次连人带车冲入水沟,翻到路边,承蒙佛菩萨保佑,每次都是有惊无险,尽管如此,我们不但不害怕,反而师徒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十多年以后,车子功成身退,许多厂商说尽好话,欲出价收购,一向随喜随缘的我却坚持不给别人,连弟子们都感到奇怪,我告诉他们:“这辆车子随着我南征北讨,走遍全省大街小巷,立下汗马功劳,现在退休了,我要为它‘养老’。”

一般人退休之后,感觉好像忽然失去一切,空荡荡的日子,不知道要做什么。尤其每天工作的人,退休的转变,甚至会使其感到人生失去了价值。其实退休的人,只要懂得安排,或加入义工行列,或为人服务,退而不休的生活,空间会更宽广、自在。怎样过一个退休的春天?可以参与以下活动:

第一,松柏联谊会。有的人退休以后没事做,老是待在家里,身体、脑筋各项功能很快就退化了。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活着就要动,不离人群,生命才有活力。退休后可以相约老朋友组织联谊会,举办长青活动,如旅游、表演、书画展、品茶会等,通过联谊、交流,交换心得,扩大生活范围。

第二,银发俱乐部。人活到六七十岁,孩子成家立业了,孙子也带不动了,日子该怎么过呢?俗语云“活到老,学到老”,只要肯学,年纪不是问题。你可以加入银发俱乐部,依照自己的兴趣,或参加读书会,或到小区大学上语文、下棋、绘画、歌唱、跳舞、摄影、太极拳等课程,日子过得充实,生活更有自信。

第三,长青旅行团。许多人年轻时就梦想环游世界,但是大多数人都因为家庭责任、工作繁忙种种原因,无法出国旅游。退休的人正好可以放下一切,到中国万里长城、印度泰姬玛哈陵、美国大峡谷、埃及金字塔、巴西伊瓜苏瀑布、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等世界名胜参访,不但增长见闻,也丰富生命阅历。

第四,延寿加工厂。一个人肉体的生命是有限的,智慧的生命却可以历久弥新。退休的人,可以担任义工,服务别人;可以贡献自己的智慧、技术,让年轻人接棒。对社会回馈、服务,将有限的生命延长、扩大,好比中国人讲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就是把功德、思想、言论、道德、慈悲都留在人间。

退休的生活一样可以精进,发挥生命的光和热。参与以上这四项活动,会拥有退休的春天。

·佛光菜根谭·

想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要立德;

想要获得事业的成功,要立志;

想要改善自我的生活,要立业;

想要赢得后人的缅怀,要立言。

空巢期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由于农村社会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每个家庭大都人丁旺盛,而且即使儿女长大成人,仍然与父母共同生活,因此三代同堂、五代共聚的家庭比比皆是,不但年老的父母有人奉养,又能含饴弄孙,充分享受天伦之乐,根本没有所谓的“空巢”现象。

现在工业社会,人口聚集在大城市,儿女长大后外出升学就业,如小鸟离巢而去,留下夫妻二人面对空荡冷清的房子,这正是现在新一代的父母所普遍面临的“空巢期”调适问题。

骤然失去儿女环绕的父母,首先需要调适的就是面对冷清的家庭生活,以及对儿女的思念。其实,人生聚散本无常,有聚必有散,应用平常心看待。平常广结善缘,只要你有学有德,天下人都可以做你的儿女;假如为人父母无学无德,没有培养亲子关系,就算自己的儿女,有时也会形同陌路。因此,只要你想得开,巢“空”了也很好,从此可以投身信仰,热心公益,享受兴趣的人生领域,一样可以活出自我的幸福来。

当面临所谓“空巢期”时,若不能尽快调适,生活质量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面对“空巢期”,提出四点意见:

第一,聚会善友来访。为了让儿女生活得好、接受最好的教育,现代父母经常忙得昏天暗地,除了工作上的交际应酬,难得有时间与亲朋好友往来。因此,这个时候建立亲友感情是很重要的。经常与朋友联络,邀请三五好友到家里小聚,聊聊天,谈禅问道,互相切磋交流,不仅可以娱乐身心,也可以转移生活的重心,何尝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呢?

第二,培养各种兴趣。年轻时喜欢做的事情,往往因事忙而不得兼顾,因此,这段时间正好是再度培养各种兴趣的时期。一个人不只有一种兴趣,可以有多种兴趣,甚至不只是动态的兴趣,如打球、跳舞、跑步等,还可以有静态的兴趣,如抄经、集邮、绘画等。兴趣不但能升华情绪,拥有自我,也能帮助别人一起面对“空巢期”的寂寞;培养兴趣爱好,不仅分散内心对孤单感的着意,也能丰富自己的生活。

第三,关心社会公益。除了关心自己的家庭,进一步还要扩大关心的层面,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好比投入公益,到学校当爱心妈妈,到医院慰问病人,服务社会弱势团体,到寺院里当义工等,让眼界更加开阔,让心量更加广大,则关注“小我”的心,也将转而关注“大我”了。

第四,建立信仰力量。有人说心好就不必信仰宗教,其实心好是为人的基本条件,生命的圆满还需要许多资粮作为增上缘。倘若我们的心好,为什么不发挥宗教奉献的精神,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呢?因此,建立信仰的力量,发大菩提心,服务大众,心灵才有寄托,生命才会更具价值。

人生各种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关卡。当生命陷于低潮时,当提醒自己“走出去”,看看世界,与社会接轨,借由朋友之间的往来、兴趣的培养、献身公益、建立信仰来开阔自己的胸怀。

·佛光菜根谭·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

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

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

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养儿防老”过时

佛光山常住为山上的徒众建立了医疗、疾病照护、退休养老等制度,徒众的食衣住行,常住寺庙也会全部为他们负担。我也主张徒众要孝养父母,所以现在不少徒众的父母,都依靠他的儿女,住在我们的佛光精舍里颐养天年。试想佛光山都能救济天下的人了,为什么不能帮助徒众的父母,解除他们的苦难呢?当然,徒众也要争气,有所作为,父母才能沾你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