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学教成事(1 / 1)

每个人从小到大,从壮到老,大部分的时间都处在学习的状况。有的学习是好的方面,对于人品、智慧日有所长;有的学习是坏的方面,对于人品日有所损。有的学习是自觉的,如读书、修行;有的学习是不自觉的,如生活习惯的养成。有成效的学习,不仅自己能增长智慧、完成品格,还能够帮助他人成长。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态度,如何学习,才能有效且能润泽他人?下列四点,提供大家参考:

第一,学所以治己

我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应付别人,而是为了修养自己,对治自己的毛病。比方脾气不好、嗔恨心重的人,可以学习慈悲及宽恕,来对治自己的嗔心;常喜欢损恼他人者,就学习尊敬,体会他人的不足,来对治自己的害心;常常愁眉苦脸者,可以学习喜心,来对治自己的悲观消极;贪欲心强烈的人,学习布施喜舍,来对治自己的贪心。所以,学习是为了对治自己的毛病,读书识理,也是为了修养自己。

第二,教所以导人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希望读书有成的人,能为社会贡献一些力量。我们学习有了心得、成效,要不吝与人分享,佛教也有谓:“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能引导别人向善、向好,也是贡献社会大众的一种方式。

第三,勤所以改惰

无论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要勤劳。佛教讲发心,所谓发心,就是面对任何事,都发自内心勤恳以对。只要能够勤勉学习,而且确切实践所学,就可以改除自己的惰性。

第四,行所以成事

要完成一件事,除了规划蓝图、撰写计划,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俗话说:“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有再好的计划与目标,不靠力行,都是无法成事的。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学习,让自己常保持前进的姿势,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对于学习所应抱持的态度,在此提供以上四点意见,贡献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