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55. 普超血抄《华严经》(1 / 1)

刘济天(1868—1913),北京人,庐山海会寺和尚,法名普超,“戊戌维新”的参加组织者之一。

刘济天出生在清末北京城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特别喜爱读书,尤其爱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少年时,他就立志发奋学习,长大后为国家的强盛而贡献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1898年,他参加了 “戊戌变法”运动,积极倡导改良。这次变法运动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和镇压,运动失败后,北京城的大街小巷贴满了捉拿参与维新者的告示,刘济天的名字列在其中。他逃出北京城,辗转来到江西省庐山的海会寺,躲避在这里。不久,传来了戊戌六君子遇害的噩耗,康有为、梁启超等到国外避难。他看到了清朝政府的腐朽、没落和无能,在海会寺正式削发为僧了,法名普超,从此一身袈裟,两袖清风,把整个身心投入到佛学的学习和研究之中。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大肆抢掠毁坏珍贵文物,消息传到庐山,普超痛彻心扉。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心情都难以平静。思考再三,普超决定刺血抄写整部《华严经》,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一件有价值的东西。

《华严经》为大乘佛教的经典著作,从印度传入中国。东晋时,著名佛经翻译家佛驮跋陀罗在庐山东林寺将全部经书翻译成汉文,轰动一时。一千五百年后,还是在庐山,僧人普超决定用自己的血来抄写全部经书。《华严经》一共有八十一卷,抄完这八十一卷经书要耗费多少精力和心血!海会寺以及庐山各大名寺的僧侣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惊,纷纷前来劝阻普超。但是,普超决心已定。此后,他每天足不出寺,谢绝前来拜访的朋友,一个人藏在寺院的小屋里,苦心刺血写经。每天天一亮他便早早起床抄经。天黑了,他就点起油灯抄写。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一晃十年过去了,已抄完了几十卷经书。这时,他身体再也支持不住了,终于倒了下来。师父长老来看望他,含泪命他停止抄写经书。师兄师弟也泣不成声地求他不要刺血抄经了。普超躺在床上,泪流满面,他想扶起师兄师弟,却没力气起来。

普超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抄经。十五个寒暑过去了,他抄完了近二百万字的八十一卷《华严经》。抄完《华严经》第二年(1913),年仅45岁的普超由于身体过度虚弱和超出常人的劳累,而不幸离开了人世。

后来,这部血经被看做“镇寺之宝”。解放后,这部血经由庐山博物馆收藏。在这部血经的尾页,签有很多中外名人的题词,它已被誉为中华文化宝库中难得的佛教瑰宝。

简评:

普超拼一腔热血,义无反顾,血抄《华严经》。这种精诚投入锲而不舍的刚绝果断是后无来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