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二 浪子回头,贪残缩手(1 / 3)

善恶报应在调节古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维系一个“俨如一家”的“礼仪之邦”方面发挥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对于教育和改造“失足者”,履行“社会监察”的职责,减少和抑制社会犯罪方面,也具有相当大的社会作用。

它使放荡无羁者折节自新,无赖子自绝于道德公论。

放荡无羁者“折节自克”。《青琐高义》前集卷四记载:宋朝王实,字子厚,随州市人。年轻时好侠任气,放荡无羁,经常同市里的流氓无赖勾肩搭背,出入娼家酒店,散耗家财,毫无约束,深为当时道德舆论所不齿,说他绝无好报。王实深受震动,于是偷了一笔家财,北上京师,“折节自克”,入太学读书,尊敬师友,发奋拼搏,最后“一举进士至省下”。《聊斋志异》卷二〇记载:安庆有个戴生,也是少年时放荡无羁,毫无检束。一天晚上从外醉酒归来,半路碰到已故表兄季生,对他说:“您的大名已在黑暗狱中了!”吓得戴生冷汗直流到屁股沟,酒也醒了。从此洗心改行,再不敢有一分差池。

奸人知惕而行善。《阅微草堂笔记》卷五记载:有罗贾二氏比邻而居,罗富而贾贫。罗想买下贾宅,却又拼命压低房价;贾氏想另售他人,罗又多方阻挠,使贾氏日益困窘,不得已大减价卖给罗。罗自以为得计,经营改造,土木一新。落成之日,盛筵祭神。纸钱刚点燃,忽然一阵狂风卷起,飘落梁上,烈焰骤发,烟煤迸散如雨落。火光之中,罗恍惚看见贾之亡父,以为是自己怨毒所致,救也无益。因此阻止众人不予扑救。弹指间,寸椽不遗,并其旧宅一起化为灰烬。罗从此“改行从善”,不敢为非,竟以寿考终。卷八又载:有王、曾二人,素来相好。王喜欢曾的妻子,乘曾被强盗诬陷之机,暗中贿赂狱吏将曾害死狱中。正要找媒妁通意,忽然想到冤魂报应的惨烈,吓得他浑身打颤,立即停止了媒娶的打算,给曾的冤魂作功德解冤,并把曾的父母妻子迎回家中,奉养备至。以后始终不敢复萌谋妻之念。

无赖子自绝于道德公论。彭乘《墨客挥犀》卷二记载:宋朝钱君倚任江宁(南京)知府时,有个无赖青年来拜访,说是钱君倚父亲的老相识,钱父曾借他二十万,要钱君倚偿还。钱君倚闻言大惊失色,连说对不起,准备找钱还他。有几位老先生闻讯赶来,痛斥这个无赖青年,要钱君倚赶走他。但君倚还是把钱如数给了他。此后,不论这个无赖走到哪里,都是人人聚骂,咒他不得好报,不得好死。这家伙无地自容,最后找根绳子一吊了之。这真应了那句“千夫所指,无病自死”的俗谚了。

它使富者“惜福”,不敢过于奢侈,使剥削者不敢非理求富,过分苛薄。

宋代冯球,任郎吏之官,妻子冯氏有一金钗价值七十万钱,奢豪无比,后来冯氏暴卒。金代燕人刘伯鱼,挥金如土,非山珍海味不下筷。死后不过十来年,两个儿子即行乞于市。时人以为“玉食之祸”。李昌龄《乐善录》说:宋代太学有两个士人,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又同年考中进士,任官也挨在一起,但没多久,其中一个就忽然蹬腿谢世了。托梦告诉活着的说:“我生于富贵,已享用过当,故早死。公生于贫寒未曾享用,故活。”活着的被这一番话吓醒,再也睡不着,此后恐惧修省,一生不敢奢侈。李昌龄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人的享用不可过当。寇莱公(准)少年得志,奢靡无比,从来不点油灯,尤好通宵饮宴,卧室里燃烛达旦,连厕所也是通宵点烛。每次转职离任,别人到他官邸,见厕所里烛泪在地,往往成堆。寇准晚年遭贬南迁,死为异乡之鬼。吕祖谦特地将其记载下来,以为子孙之鉴戒(吕祖谦《辩志录》),因此,不少达官巨富,甚至皇帝老子,也每每以节俭律己,不随便抛弃食物,不将残羹剩饭给奴婢或宫女吃。叶寘《坦斋笔衡》记载:宋高宗每次进膳,都要用两副匙筷,把自己所吃的饭菜挟放到别的碗中,食之必尽,不将残食给宫人吃。王君玉《国老谈苑》说,宋朝曾任龙图阁待制的查道也是这样,每食必尽一器,估计吃不完就不再动筷子,虽素食亦然。他经常对子孙们说:“福就应当如此珍惜。”

剥削者不敢非求富,过分刻薄。两宋商品经济发达,“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民间有“富儿更替做”的俗谚。父祖为富不仁,高利借贷,刻薄于人,到其子孙破家荡产,复以其道偿还于人的,比比皆是。经营存心不良,惟利是图,眼下多得盈余,旋即以他事耗去,终至贫乏的,也每每可见。当时人都认为是报应。所以袁采著《袁氏世范》。告诫他的子孙世人,做买卖当先“存心近厚”,“凡物必真,又须敬惜,如欲以此奉神明。又须不敢贪求厚利,任天理如何,虽目下所得之薄,必无后患。至于买扑场之人,尤当如此”。放债取息要“得中”。认为兼并用诈术并非长久之计。置田产“当存仁心”,不可因卖产之人的贫急困窘而设计苦害,否则,天道好还,不是此身受报,就是应在子孙。同时还劝告富人,要存恤佃客,遇有生育婚嫁,或营造死亡之事,应当厚与周济;耕耘之际,青黄不接之时,有所假贷,要少收利息;遭遇水旱,察其所亏,早为除减。不可有非理之需,不可有非时之役,不可令子弟及管家私有所扰,不可以某种借口增其田租,不可强迫他人借贷,使其供息,不可见人自有田园,辄起贪图之意。视之爱之,不啻于骨肉,则我衣食之源,悉借其力,面对天地鬼神,亦可无愧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