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三节 消化系统肿瘤(一)(1 / 3)

一、食管癌

食管癌是指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人类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属中医的“噎”、“膈”、“噎膈”、“反胃”、“翻胃”等范畴。

“病因病机”

食管癌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病变脏腑归属于胃,又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病因以内虚为本,为脾胃气虚、七情所伤及酒食过度损伤脾胃所致。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气滞、痰阻、血瘀阻滞于食道,使食道狭窄;或造成津伤血耗,失于濡润,食道干涩,发为本病。

1.七情内伤:七情内伤,因忧思抑郁,或恼怒伤肝而成。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滋生痰湿,痰气相搏,阻于食道;或恼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血不通,气、痰、瘀胶结,阻于食道,致食道不通,哽噎不下。明·邵达在《订补明医指掌》中指出:“(噎膈)多起于忧郁,忧郁则气结于胸,臆而生痰,久则痰结成块,胶于上焦,道路窄狭,不能宽畅,饮或可下,食则难人,而病已成矣。”

2.酒食所伤:嗜酒无度,过食肥甘,恣食辛辣,或助湿生热,酿成痰浊,阻塞食道,或津伤血燥,失于濡润,食道干涩,均可引起咽下噎塞而成噎膈。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中记载:“酒湿厚味,酿痰阻气,遂令胃失下行为顺之旨,脘窄不能纳物。”清·何梦瑶在《医碥》中亦记载:“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都强调了酒色痰浊致病的作用。

3.肾虚不足:患者年迈肾虚,或素体肾亏,或纵欲太过,致真阴亏损,阴液不足,无以上承濡润咽嗌,食管干涩,咽下噎塞而成噎膈。《景岳全书》记载:“酒色过度则伤阴,阴伤则津血枯涸,气不行则噎膈病于上,精血枯涸则燥结病于下。”《金匮翼》则强调:“噎膈之病,大都年逾五十者,是津液枯槁者居多。”

食管癌的病因以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失调为主,病位在食管,而归属于胃,其实表现为气滞、痰浊、血瘀,其虚为阴津亏乏,发病与脾、胃、肝、肾诸脏相关。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若脾失健运,可聚湿生痰,阻于食道。胃气之和降,赖肝之条达,若肝失疏泄,则胃失和降,气机郁滞,甚则气滞血瘀,食管狭窄。中焦脾胃赖肾阴、肾阳的濡养和温煦,如。肾阴不足,失于濡养,食管干涩,均可发为噎膈。噎膈由轻转重,常由胃而病及脾、肝、肾,变证丛生。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气、痰、血互结,津枯血燥,而导致的食管狭窄、食管干涩是食管癌的基本病机。

(一)何任临证心法

何任教授诊治噎膈,认为噎膈多由阴伤气结而成,尤其是食管癌术后。《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也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

病例仲某,男,58岁。初诊:2005年11月28日。食管癌术后3月,咳嗽无痰。患者于2004年7月4日发热,自测体温达40℃,咳嗽少痰,无胸痛,病理检查示:食管鳞状细胞癌,胃窦浅表黏膜慢性炎症、糜烂。于同年8月12日手术,术后化疗4次。11月3日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侧支气管肺癌。现咳嗽无痰,并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质暗,苔薄,脉濡浮。此为噎膈病正虚邪实,血虚阴伤证,治当扶正祛邪,以自拟扶正祛邪方加减。药用薏苡仁(包)60克,猫人参40克,黄芪、猪苓、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参、枸杞子、炙百部各20克,女贞子、焦枣仁各15克,杭白菊、桔梗、佛手片各10克。15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服药15剂后,诸证均见减,夜寐亦安。效不更方,原方略行加减。服药2月后,病情稳定,咳嗽瘥,精神好。今继续以自拟扶正祛邪方加减治疗,病人满意。

本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正气衰弱,咳嗽无痰,左侧卧位稍酸,为噎膈病血虚阴伤证。何氏以扶正祛邪施之,自拟扶正祛邪方加减。药用北沙参、黄芪等气阴双补,扶助正气;茯苓、猪苓、白花蛇舌草、杭白菊等消肿解毒、祛邪抗毒。

(二)周仲瑛临证心法

周仲瑛教授认为噎膈为本虚标实之病,慢性食管梗阻,饮食吞咽困难,治以化痰理气祛瘀,益气养阴填精;对食管癌放疗后,癌毒伤正,化疗耗气伤津,治以化痰祛瘀,益气生津,解毒抗癌,以获良效。

病例王某,男,69岁。初诊2006年1月11日。饮食吞咽困难、梗塞难下半年余。近半年来,饮食吞咽有时困难,梗噎难下,进食干饭时明显,食半流软食无妨,泛吐黏痰,量多,不酸,大便尚调,口稍干,时或咳嗽,寐差,体重下降约20多斤,时有心慌。南京市立一医院胃镜、CT查为食管癌,未行进一步治疗。舌质暗隐紫,苔薄黄腻,脉虚,脉来三五不调。诊为噎膈(食管癌),证属胃津气双亏,气滞痰瘀交阻。此为生活失养,情志失调,脏腑亏虚,瘀血、顽痰、气滞、热郁交结,上干于胃,津气耗伤,故见饮食吞咽有时困难,梗塞难下,进食干饭时明显,食半流软食无妨,口稍干等津气亏耗、痰瘀阻结之候。治以化痰理气祛瘀,益气养阴填精。方拟沙参麦门冬汤加减。药用代赭石25克,石打穿、白花蛇舌草、煅瓦楞子各20克,丹参、炙刺猬皮各15克,南沙参、北沙参、法半夏、威灵仙各12克,太子参、麦门冬、藿香、苏叶、桃仁、急性子各10克,莪术9克,旋覆花(包)、公丁香各5克,黄连3克,独角蜣螂2只,炙蜈蚣2条。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6年1月19日):周来恶心呕吐黏痰3次,饮食有时梗塞难下,矢气增多,噫气不多,大便日行,尿多,夜有心慌,左手臂麻,咽干,苔薄黄质暗红,脉小滑兼数。药用1月11日方加肿节风20克,泽漆15克,八月札12克。水煎服,日1剂。另:西月石18克,飞朱砂12克和匀分20份,十天服,每日早晚各1次。

三诊(2006年1月25日):服药2周后,食管梗塞感减轻,饮食通过较顺,黏痰减少,矢气多,咽干,咳嗽不多,寐差,苔薄黄腻质黯红,舌下青筋显露,脉弦滑。守方加味。药用1月11日方加半枝莲、肿节风各20克,泽漆15克,八月札12克,天门冬10克。14剂,水煎服。

四诊(2006年2月9日):周前呕吐黏液二口,近日稳定,饮食顺畅,无梗阻感,晨晚稍咳,咯白痰,大便正常,矢气多,苔薄黄腻质黯红,脉细滑。药用1月11日方加肿节风20克,泽漆、八月札、红豆杉各15克,失笑散(包)10克。7剂,水煎服。

五诊(2006年2月16日):最近失眠严重,服药四天后又见呕吐,昨日午餐后饮食有梗塞感,呕吐黏痰白沫,咽喉阻塞,有刺痛感,口干,大便正常,嗳气不多,苔薄黄质暗红,脉细滑。辨证仍为痰气瘀阻,津气两伤,胃失和降。药用1月11日方加夜交藤25克,合欢皮15克,山慈菇12克,白毛夏枯草10克,橘皮、竹茹、山豆根6克。14剂,水煎服。

六诊(2006年3月1日):近来呕吐未发,暖气、矢气减轻,能食稀饭、烂面条。舌质黯苔黄腻,舌下青筋显露,脉细滑。效不更方,守法加减。药用1月11日方加夜交藤25克,肿节风、合欢皮各15克,山慈菇、泽漆各12克,陈皮、竹茹、山豆根各6克。14剂,水煎服。

本例辨证为痰气瘀阻,故治以开郁化痰,行气降逆,活血散结为法,但热毒久郁,势必伤阴,因此始终以沙参麦门冬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方中南北沙参、麦门冬养阴润燥;桃仁、莪术、丹参、急性子、石打穿、瓦楞子、威灵仙活血化瘀消结;黄连、藿苏叶、公丁香清胃和中,理气降逆;蛇舌草清热解毒,配合虫类药独角蜣螂、炙刺猬皮、炙蜈蚣搜剔削坚,攻毒破瘀。另服飞朱砂清热镇逆,西月石消痰散结。服药两周后主症明显好转,再加泽漆、肿节风解毒化瘀。五诊又见呕吐明显,原方加橘皮、竹茹、山豆根、山慈菇加强清热化痰、和胃降逆之功,白毛夏枯草清热散结,夜交藤安神定志,六诊症平,守方加减。治疗全过程标本兼顾,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取得了改善症状,延缓病情恶化的疗效。

病例黄某,女,74岁。初诊2006年4月20日。2004年夏天出现饮食吞咽不利,进行性加重。初诊:吞咽梗阻,进食固体食物时明显,流食尚可咽下,伴胸膈痞闷,恶心欲呕,泛吐痰涎,口干。今年3月CT示:食管中部占位性病变;胃镜示:食管癌;病理:中分化腺状细胞癌。曾化疗18次。刻下舌暗红,苔薄黄腻中部少苔,脉细滑。诊为:噎膈(食管癌放疗后)痰气瘀阻证。此为气郁、痰阻、血瘀三者兼杂,加之多次化疗,耗气伤阴,胃失和降,而成虚实夹杂之证,故出现吞咽梗阻,恶心呕吐,胸膈痞闷,泛吐痰涎,口干欲饮等痰气瘀阻,津气两伤,和降失司之证候。治以和胃降气,化痰祛瘀,益气生津,解毒抗癌。方拟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加减。药用代赭石25克,肿节风、白花蛇舌草、石打穿、煅瓦楞子各20克,丹参、炙刺猬皮、威灵仙、红豆杉各15克,法半夏、桃仁、失笑散10克(包),南沙参、北沙参、大麦门冬、太子参各10克,公丁香、旋覆花(包)各5克,黄连、吴茱萸各3克,蜈蚣3条,独角蜣螂2只。14剂,水煎服,日1剂。嘱少量多次,频频而服;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鲜等发物。

二诊(2006年5月4日):吞咽阻塞感尚可,胸膈闷痛不显,口干。舌苔淡黄薄腻,质淡紫,脉弦滑。药用4月20日方加半枝莲20克,莪术10克。7剂。

三诊(2006年6月1日):饮食顺畅,无阻塞感,嗳气泛酸能平,大便尚调,胸膈不痛,寐可。苔淡黄薄腻,质淡紫,脉小滑。药用4月20日方加半枝莲20克,泽漆15克,山慈菇12克,莪术10克。7剂。

噎膈一证,为胃与食管的病变,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周氏认为,病标有气郁、痰阻、血瘀等方面三者每多兼杂互见,有时难以截然分开。病本有津亏、血耗、阴损及阳等阶段。治疗以开郁理气,化痰祛瘀,滋阴润燥为基本原则。本患者病史三年,化疗18次,但仍表现为吞咽梗阻,恶心呕吐,胸膈痞闷,口干欲饮,辨证为痰气瘀阻,津气两伤,和降失司之证,治以和胃降气,化痰祛瘀,益气生津。方用旋覆代赭汤、公丁香降逆化痰,和胃止呕;左金丸泄肝和胃;南北沙参、大麦门冬、太子参益气生津;桃仁、失笑散、丹参祛瘀通络;肿节风、红豆杉、独角蜣螂、蜈蚣、威灵仙、蛇舌草、石打穿、炙刺猬皮解毒抗癌。全方共起扶正抗癌之效。复诊症减,病人无明显不良反应,遂增加化痰祛瘀解毒抗癌药物,以期能获得更好疗效。另嘱病人服药方法宜少量多次,频频而服,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壅胃不运。三诊病人已能顺畅进食,胸膈部疼痛消失,诸症均获缓解。本例始终以治标抗癌解毒为主,兼顾辅助正气,由于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故取效甚捷。

(三)钱伯文临证心法

钱伯文教授诊治食管癌,认为食管癌在中医学中属于“噎膈”、“噎塞”等范畴。进行性吞咽困难,伴梗阻及疼痛,以理气化痰,消肿软坚为法治;食管癌术后,胃脘灼热疼痛,神疲乏力纳差,形瘦,以益气健脾,养阴抗癌为法治之,取得较好疗效。

病例陆某,男,58岁。初诊1961年9月3日。进行性吞咽困难,伴梗阻及疼痛感3月余。初诊:患者进行眭吞咽困难,伴吞咽时梗阻及疼痛感1月余,而于1961年6月住上海某医院。食管钡餐摄片示:食管末端充盈不足,黏膜紊乱。食管镜示:距门齿41cm处可见食管后壁有肿块突出,局部蠕动消失。诊断为食管贲门癌。动员手术治疗,(并给静脉注射A139共140毫克,作为手术前准备。)病员不愿手术,于1961年7月自动出院,后来我院请求中医诊治。诊时:吞咽困难,只能吃流质和半流质,胸前有烧灼和隐痛;苔薄腻,脉弦滑。此为气滞痰凝,阻塞食管所致,治以理气化痰,消肿软坚为法。以自拟理气化痰消肿方为主。药用生薏苡仁30克,茯苓20克,生地黄、熟地黄、全瓜蒌各15克,枸橘15克,青皮、橘叶、光杏仁、花槟榔各10克,制香附8克,广木香、苦桔梗各6克,象贝粉(吞)6克,水煎服,日1剂。

复诊:服药14剂后,吞咽困难稍有减轻,效不更方,原方加石见穿、石打穿各15克,夏枯草10克。水煎服,日1剂。并酌情加用成药:六味地黄丸、移山人参片、红参片、夏枯草膏、龙华丸(天龙、蜂房、天虫等量研末为丸)、消瘤膏(夏枯草、昆布、牡蛎各30克,橘叶9克,象贝6克,甘草6克浓煎成膏)。

此后以上法加减治之,患者症状逐渐减轻,半年后症状消失,进食恢复正常。连续服中药1年余停药。1975年4月随访:10多年来进食正常,无复发现象,健康状况良好。食管钡餐及食管镜复查结果如下:1961年10月食管钡餐检查:食管下1/3较狭窄,边缘整齐,但无破坏缺损,与上次X片相比较,无特殊改变或恶化。1962年1月食管钡餐检查:食管无明显狭窄。1962年3月食管钡餐检查:食管无明显肿瘤征象。1962年6月食管钡餐检查:食管上中段良好,下段左膈上3~4cm处仍有狭窄及弯曲,边缘光滑整齐,钡剂通过缓慢,但仍能扩张,贲门部未见异常。1963年4月食管钡餐检查:食管下端受降主动脉压迫推移,有扭曲,然通过无障碍,边缘整齐,黏膜纹理整齐,贲门胃底无癌肿现象。1975年3月食管钡餐检查:吞餐后,食管通过良好,于下段处稍有梗阻,局部有外来压迹,但局部黏膜光整,透视下可见搏动,为降主动脉压迹,贲门部黏膜光整,扩张良好,胃底清晰。贲门部无明显新生物X线表现。

本例钱氏以理气化痰,消肿软坚等法治疗噎膈病,除服用汤药外,还适当加用了六味地黄丸、人参片、龙华丸、消瘤膏等成药,一面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一面消除肿瘤,对食管癌的治疗可能应有一定的帮助,其次石见穿、石打穿、天龙等药的活血止痛散结等作用,对食管癌的治疗,也不无裨益。

病例王某,男,75岁。初诊2005年1月10日。食管癌术后胃脘疼痛、灼热。初诊:患者食管中段鳞癌,于2004年2月在仁济医院行食管贲门切除术。2004年吞钡复查,示泛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癌术后,胃脘灼热、疼痛,神疲乏力,纳差,形瘦,自汗不止;舌黄苔腻,脉弦。为气虚弱所致,治宜益气健脾,养阴抗癌,方拟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白花蛇舌草、生薏苡仁各30克,党参、白术、仙鹤草、佛手各20克,茯苓、仙灵脾15克,生地黄、熟地黄、焦楂曲各12克,陈皮、莪术各10克,枳壳9克。水煎服,日1剂。

复诊:服药14剂后,病情好转,效不更方,方药略有增减,原方改生地黄、熟地黄、莪术各20克,加炒枣仁20克。继服14剂,诸症好转。此后以前法加减治之,观察至2006年6月,病情稳定。

本例患者术后胃脘部灼烧,疼痛不断,胃纳不佳,体虚乏力,为脾气虚弱所致,治宜益气健脾,养阴抗癌。钱氏方拟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益气健脾;生熟地黄养阴;蛇舌草、仙鹤草、莪术有一定的抑瘤作用。诸药合用,既可益气健脾,又有一定的抑瘤作用,故收到较好疗效。

(四)徐景藩临证心法

徐景藩(1927~)教授,江苏省吴江市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医大师”。食管癌,中医诊为“噎膈”,食管下段贲门腺癌,从化痰行气祛瘀论治。

病例左某,女,81岁。初诊2005年12月1日。咳嗽间作30余年,近作1月,吞咽困难3月。初诊:慢性支气管炎30余年,常咳嗽,咯痰,1月前复发,至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今年9月脘痞不适,仅能进半流饮食,9月16日胃镜检查食管下段贲门腺癌,无脘痛,口干欲饮水,大便日行1~2次,不黑。察其:舌微红,苔薄黄而燥,脉细弦而小数,下肢不肿。诊为:痰瘀阻滞之食管癌(食管下段贲门癌)。此为肺胃同病,痰气瘀交阻,肺失宣肃,胃失和降。拟方肃肺化痰,行瘀和胃。拟方沙参麦门冬汤加减。药用薏苡仁、谷芽、麦芽各30克,麦门冬、仙鹤草各15克,北沙参、杏仁、绿梅花、鸡金、莪术各10克,黄芩6克,木蝴蝶5克,川贝3克。水煎服,每日1剂。另三七粉2.5克/日。

复诊:服药7剂后,咳嗽咯痰已显著改善,惟饮食不多,胸咽有噎塞感,大便日行2次,不黑。察其:舌微红,苔薄黄,脉细弦小数。食管癌,高年不适手术,证为痰、气、瘀交阻。拟法疏润结合,化痰理气行瘀,通其膈。拟方半夏厚朴汤加减。药用刀豆壳、麦门冬各20克,茯苓、鹅管石各15克,法半夏、厚朴花、苏梗、苏子、杏仁、三棱、赤芍、当归各10克,木蝴蝶6克,王不留行5克,路路通、炙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

药后尚合,咳嗽已愈,心下略有痞胀,饮食下咽稍有不适,可进干饭,原方加北沙参。继续治疗4个月,仍能进食半流饮食,病情无明显恶化。

本例食管癌,为中医的“噎膈”,且有咳嗽病史30年,就诊时肺胃同病,因外感风邪引发宿疾,痰浊壅肺,郁而化热,故出现咳嗽、咯痰。徐氏宗急则治标,肃肺化痰为先,佐以行瘀和胃。方用黄芩、贝母、苡仁清肺化痰,杏仁宣肺止咳,北沙参、麦门冬养阴生津,木蝴蝶、绿梅花理气和胃,莪术活血化瘀。加三七粉行瘀,护膜宁络。药后咳嗽、咯痰显著改善,胸骨后有噎塞感,痰气瘀交阻,改从化痰理气,行瘀通膈,用半夏厚朴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半夏厚朴汤化痰理气,三棱、赤芍、王不留行、当归、路路通活血化瘀,木蝴蝶、刀豆壳理气和胃,杏仁、苏子化痰肃肺,鹅管石宣通胸膈,徐氏认为有扩张食管作用,常用治疗食管疾病。药证相合,胃胀、吞咽不畅感明显减轻。患者年事已高,病史已久,根据“虚者润养”的原则,加北沙参养阴生津。治疗4月,能进半流饮食,病情无明显恶化。

(五)刘嘉湘临证心法

刘嘉湘教授临证食道癌,认为属于中医“噎膈”的范畴,以进行性吞咽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应以辨证论治为总的原则下,提倡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祛邪以理气化痰,消肿散结为主;扶正的主要有益气健脾、滋阴生津等。临床上应注意,对于溃疡型食道癌患者忌用有腐蚀作用的消肿通滞药,以防穿孔和出血。食道癌患者的饮食以半流质、流质为宜,避免进食生硬、酸辣刺激之物加重病情。

病例陈某,女性,60岁。首诊1998年3月。患者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一月”八院。1个月来,自觉进行性吞咽困难,在外院做食道镜检查,诊断为食道中段中分化鳞爱,予放疗30余次。放疗后病灶缩小,但乏力肢软、头晕,曾昏倒1次,口干咽燥,消瘦,纳差,大便干燥,收入病房治疗。体检:形体瘦小,面色萎黄,唇甲色淡,舌体瘦小,舌质淡黯而干,舌光如镜,脉细结代,治拟养阴生津。药用南沙参、北沙参、生地黄、半枝莲、准山药各30克,麦门冬、石斛、谷芽、麦芽各15克、八月札、玉竹、当归各12克,白芍、阿胶(另烊冲服)、生山楂各9克。

二诊:服用上方1星期,乏力头晕均有减轻,精神也较前振作,口干好转,舌质淡黯而润,似有津液来复之象,再拟滋阴润燥,化瘀解毒。药用北沙参、生地黄、熟地黄、白花蛇舌草、全瓜蒌(打碎)各30克,银柴胡24克,八月札、半枝莲各15克,山茱萸12克,当归9克,丹皮、蜣螂虫各6克。

三诊:又服2星期,诸症得减,又见胸骨后作痛,痰多色白,舌质暗红,舌苔薄白,津液已复,但余毒未尽、痰瘀内蓄,原方加解毒、化痰、祛瘀之品。药用失笑散(包)9克,干蟾皮6克,生马钱子3克(打)。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

本例食道癌患者,证属痰毒瘀结,耗伤津液,放疗余毒未清,津枯血少。治疗上以养阴生津为先,津复则血生。方中南北沙参、生地黄、麦门冬、石斛、玉竹养阴生津,待津液来复,正气恢复后再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加干蟾皮、生马钱子消肿散结;加当归、蜣螂虫活血散瘀消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原则和谴方用药与病机的变化丝丝入扣,故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病例李某,男,68岁。吞咽梗噎进行性加重10个月,伴食则呕吐2个月。于2002年2月起出现吞咽梗噎,食则呕吐,甚则呕吐胃内容物,并伴有白色黏液痰涎,遂住某区中心医院,行胃镜检查并活检作病理,诊断为贲门腺癌,患者拒绝手术,于2002年3月起中医门诊。

近2个月吞咽哽噎加重,食则呕吐,9月10日复查胃镜提示:贲门处可见结节样隆起,大小约3cm×3cm,周边黏膜侵犯,为进一步治疗收治入龙华医院。

刻下,患者进食呕吐,伴白色黏液痰涎,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调。舌质淡少津,苔薄,脉濡滑。辨证属脾虚失健,痰气交阻于中焦,传导受阻。治拟健脾理气,化痰散结。药用代赭石、生半夏、八月札、枸橘李、藤梨根、野葡萄藤、菝葜、全瓜蒌、瓦楞子、广地龙、半枝莲各30克,太子参、茯苓、川石斛、制川军各15克,旋复花(包)、枳实各12克,天龙6克,生马钱子(打)3克。

二诊:服药一星期,自觉症状稍有缓解,进半流质通畅,食后偶有呃逆,但无呕吐,仍有吐白色黏液痰涎。服药二星期,能进普食,如馒头、馄饨之类食物。食后无呕吐,晨起仍吐白色黏液痰涎,但量不多。舌质淡稍黯,苔白,根部稍腻,脉濡滑。仍以健脾理气,化痰散结法治疗,原方生半夏改50克、加水蛭6克。

药后合度,纳可,两便调,体重增加,但仍有时呕吐少量痰涎,原方出入,续服4月,病情稳定,继续随访中药治疗,已生存1年6个月。

本例食道癌属于“噎膈”,为痰气交阻,气滞血瘀,阻塞食道,使食道狭窄是其基木病机,患者目前以吞咽梗阻,食则呕吐为主,不能进食,病情危重,不及时解决吞咽梗阻问题,生命危在旦夕。刘氏根据吞咽梗阻,食则呕吐,伴呕吐白色黏液痰涎,大便干结,舌质淡,少津,苔薄,脉濡滑。辩证属脾虚失健,痰气交阻于中焦,传导受阻,胃失和降,故以旋复花、代赭石、生半夏等和胃降逆,枳实、枸橘李、八月札等理气散结,六腑以通为用,选制川军、全瓜蒌等通腑泄浊,胃气得降,痰浊得泄,饮食自畅。以藤梨裉、野葡萄藤、菝葜、生马钱子、生半夏、半枝莲、天龙、瓦楞子、地龙等清热解毒,抗肿瘤;食道癌病之本为脾气不足,故以太于参、茯苓益气健脾,以川石斛滋阴生津润燥,扶正固本。全疗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药专力宏。刘氏虽重扶正,本例正盛邪实,故以攻为主,重用生马钱于、生半夏、天龙等有毒药物以毒攻毒,为祛邪以扶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