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二节 胸部肿瘤(四)(1 / 3)

陆氏认为,晚期乳腺癌及术后3年内病人,应扶正祛邪并重;术后3~5年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术后5年之后则应扶正培本。扶正祛邪中药可调节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平衡。临证常以生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生地黄黄、天花粉、枸杞子、玄参等滋阴生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蛇六谷、莪术、石见穿、丹参、露蜂房、牡蛎等祛邪抗癌;仙灵脾、补骨脂、菟丝子等补肾生血、维护正气。

陆氏认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治疗应着重于治本,强凋“养正积自除”,主张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可祛邪、防邪,当以扶正固本为防止复发转移的主要方法。

扶正尤重脾肾,若脾肾不足,则先后天平衡失调,致使正气内虚,最易致癌复发转移。临床可用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陈皮等益气健脾,扶助气血,顾护后天,使气血生化有源,五脏六腑皆受之;淫羊藿、肉丛蓉、巴戟天、鹿角片、补骨脂、山茱萸、天门冬、枸杞子等补益肾气,调摄冲任,固摄先天,使先后天平衡,正气得固,则邪气易被杀灭或驱逐出外,防止或延缓了癌肿复发转移。并用南沙参、枸杞子、天门冬、龟板、鳖甲、生地黄黄、玄参等养阴生津;当归、白芍、何首乌、黄精、熟地黄黄等滋阴养血。

对于扶正药的作用机理,陆氏认为:扶正药一则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及机体对外界恶性刺激的抵抗力,有利于消除或控制复发转移;二则可调整机体神经、内分泌、体液的调节功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机体内外相对平衡性;三则可保护骨髓及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善血象,对放、化疗有减毒增效之功,提高放、化疗完成率,控制癌肿复发转移;四则可有直接反突变、抗癌、抑癌作用;五则可提高手术效果,改善体质,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六则可治疗癌前期病变。

乳腺癌复发转移病人,有正虚的特点,强调扶正以祛邪,同时不应忽视邪实的一面。主张驱邪务尽,务必廓清余邪,使邪去正安,否则余邪未尽,死灰复燃,则邪势鸱张,常不可控制。临床常用柴胡、八月札、延胡索、川楝子等疏肝理气,三棱、莪术、石见穿、丹参、水蛭、蜈蚣、蛇六谷、龙葵、少、蚤休、苦参、半枝莲、蜀羊泉、石上柏、藤梨根、鱼腥草、蒲公英等以清热解毒,天南星、露蜂房、蛇六谷等以毒攻毒。如此,扶正祛邪并顾,扶正以祛邪,祛邪不伤正,两者相辅相成,标本同治。

基于对上述的认识,陆氏拟定益气养阴,补肾调冲,解毒散结,以防治癌肿复发转移的基础方。药用:生黄芪、党参、白术、生薏仁、南沙参、枸杞子、淫羊藿、三棱、莪术、石见穿、山慈菇、蛇莓、蛇六谷、半枝莲、藤梨根、露蜂房。同时,随症辨证辨病用药,局部皮肤转移用贝母、夏枯草等化痰软坚消肿:肺及胸膜转移,出现咳嗽、气短、胸闷,伴胸腔积液,常用三子养亲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药用葶苈子、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龙葵等泻肺利水,肃肺平喘;出现咳嗽、咯血,用百合固金汤养阴润肺,凉血解毒;肝转移出现纳呆、呕吐、黄疸用茵陈蒿汤育阴潜阳。

对于骨转移出现持续性剧痛且渐加重、行走不便、翻身困难、局部压痛甚,或伴病理性骨折,多因癌肿日久,邪毒客居已深,正气大衰,气血虚弱,无以荣养经脉,不荣则痛,或邪毒内蕴,癌毒蕴结,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临证常重用淫羊藿、巴戟肉、补骨脂、山茱萸、骨碎补、杜仲、续断、狗脊等补肾壮骨止痛,并可引经报使,助药直达病所;蒲黄、五灵脂、水蛭、土鳖虫、蜈蚣、全蝎、壁虎、延胡索、香附、郁金等理气活血止痛;半枝莲、蜀羊泉、蚤休等清热解毒止痛;磁石、珍珠母等重镇安神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并常选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止痛作用的乳香、没药、细辛、徐长卿、桂枝、延胡索、蜈蚣、全蝎、马钱子等。

在临证中陆氏强调,药物用量轻重与疗效关系密切。乳癌复发转移,正气大虚,邪实亦盛,处方用药量轻,欲补则无力扶正,欲攻则难达病所。故遣药擅用重剂,常谓大剂方能起沉疴,量小不易应手。生黄芪、三棱、莪术、石见穿、半枝莲、藤梨根、蛇莓等常各用30~60克、有些药虽言其有毒,亦常超量使用,如蛇六谷60克,制南星15~30克,蜂房12克。认为生黄芪补气托毒,不仅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可抗癌、抑癌,重用蛇六谷消肿散结,增强抗癌疗效。

陆氏认为,舌质色红无苔或少苔,或中剥有裂痕者,为加大养阴药用量的指标,甚者可加用龟板、鳖甲等血肉有情之品;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者,多气虚、阳虚,宜益气温阳,加用补骨脂、巴戟肉等;舌苔厚腻者,多为放、化疗后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宜健脾和胃,可选用二陈汤。其尤重视舌边瘀紫对肿瘤预后的诊断意义:舌边瘀紫减退,说明病情好转;若进一步发展加重,则病情发展,预后不良。

病例陈某,女,68岁。初诊1991年9月23日。病人于15年前行左乳腺癌根治手术,近年来左手臂逐渐肿胀连及指节,麻木不仁,皮肤发硬。检查见左手臂、手背、手指较右侧明显肿胀,不能握拳,苔薄,脉弦。证属气血不足,脉络阻塞,水湿泛溢肌肤。治以益气活血,通络消肿。药用生黄芪、益母草各30克,当归、赤芍、炙鳖甲片各12克,桑枝、莪术15克、川芎、泽兰、丝瓜络、路路通、知母各9克。予7剂,以后随证加减。

用药2个月后,肿胀减轻,左手已能握拳,左手指活动亦较前灵活,再用药2个月,病人左手前臂、手背肿胀明显减轻,目前病情稳定,肿胀大部消失,继用中药调理。

乳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多因手术创伤、炎症水肿使淋巴系统及静脉受压,淋巴液及静脉血回流不畅而致。多经一段时间后消退,部分经年不消。本例多由于术后气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滞,不畅则肿,而且病久入络在血,瘀久化水,水瘀相辅,蕴于肌肤而成。故陆氏常用益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兼用鳖甲片、丝瓜络、路路通等通络消肿之品而取效。

(六)王锦鸿临证心法

王锦鸿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学验俱富,善治疑难杂证,尤其对恶性肿瘤更有丰富的治疗经验。以疏肝补脾治疗乳腺癌,王氏认为中医文献历来强凋七情内伤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七情内伤,所思不遂,引起体内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诱发乳癌。王氏认为长期的精神抑郁,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性激素水平失衡,雌激素过多。长期过多的激素刺激,使细胞分裂失控,导致癌变。他认为,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又女性以冲任为本,冲任受盛于肾中精气,由于机体正气不足,七情内伤,肝肾亏虚,导致气血紊乱,冲任失调,脏腑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最终气滞痰凝、血瘀毒聚于乳络而成乳腺癌。他指出,正气不足是乳癌发病的内因,但不可忽视邪实的一面。

中医用补益脾肾等扶正方法,改善机体的虚弱状态,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体液的调节功能,保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王氏在临床上用药特色明显,辨证和辨病相结合,遣方精良,用药灵活,同时又参考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力图一药多用。常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益气健脾;仙灵脾、干地黄、枸杞子、菟丝子等补肾益精;三棱、莪术、当归等活血化瘀;皂角刺、王不留行等通经活络;柴胡、川楝子等疏肝解郁;浙贝母、夏枯草、山慈菇等化痰软坚;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蚤休等清热解毒。

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患者,常加竹茹、姜半夏等降逆止呕;放疗引起的津亏口燥,加石斛、天花粉等生津润燥;有骨转移者常加鹿角霜、炙龟板等添精益髓;骨转移并疼痛较甚,加干地龙、全蝎等通络止痛;放、化疗所致血细胞减少,常加补骨脂、鸡血藤、阿胶等补益气血。

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白术等益气健脾中药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活化自然杀伤细胞,诱生干扰素、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作用,并有直接杀伤癌细胞的作用。三棱、莪术、当归等活血中药具有改善肿瘤病人的血液高黏状态,不同程度地改善机体的微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达到抗癌、抗细胞裂变的功效。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中药不但具有直接的抗癌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消肿、退热、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补骨脂、巴戟天等补肾中药具有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纠正机体内分泌紊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