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葡萄酒游戏(1 / 2)

葡萄酒局一场,多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盛事,今人虽无古人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引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但以现代葡萄酒之丰富,倒有无数的葡萄酒游戏可供雅乐。苏雅于本文略举一二之例,愿助品醇客酒桌轰趴之兴。

盲品

最流行最有趣的酒桌游戏莫属盲品。盲品,Blind Tasting的直译,也称其为蒙瓶试酒,顾名思义就是把酒标酒瓶蒙上,不知其名而品之,是为了不受到酒名的影响,这是各类葡萄酒竞赛的必备程序。而当我们以品醇客的享乐而非品酒家的工作态度看待盲品时,这就是酒桌上最有趣的游戏。

盲品其实更多是侦探游戏,由已知探索未知,有些酒你总是会喝过,有些味道你总是会记住,像名侦探一样抓住一点线索,进而推理拨开层层迷雾,真相只有一个:这杯酒里的气味这样熟悉,蜂蜜的甜腻,极似常配甜点的苏玳贵腐,但又多了点清新的酸橙,甜而不腻,酒体也轻了许多,于是你觉得或许是苏玳的周边产区:一些名气小些成本也需控制、于是酒就恰到好处地淡了一些的地方,Barsac基本和苏玳齐名,酒体不会轻至此,于是你猜,对面的Saint Croix du Mont吧,只是在很久以前尝过一次,因为产区名很特别——“山的圣十字”,于是记住了。最后揭晓答案,酒标慢慢露出来,结果猜对了——像这样调动旧识,动起脑子,推理出真相的时候,真是撒花举杯欣喜,兼而有之。这就是葡萄酒的魅力,盲品的乐趣。

托好聚会的朋友的福,有时组织盲品饭局,定了粗粗的主题,是红葡萄酒还是白葡萄酒,于是每人带一支主题酒来聚会。先遮了酒标大家品尝,然后互相讨论,然后大家一一说了自己的猜想:不拘格式的,有的只尝出产区,有的也尝出大概年份,总之总会有一点线索,随便说说就好。盲品之下,大家定然会开动自己的感官和推理,于是在一瓶酒揭晓结果的时候,总是会有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情况,你会发现一个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到的小产区居然如此的美妙,也会发现一个众人推崇的产区居然可以有这样工业化的勾兑风味——这类惬意的生活中的盲品,没什么错与不错,是真正的那种“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与友共乐,话题从盲品开始,到揭开酒标时的愉快、惊奇,或困惑或不解,然后渐渐微醺、对饮,倒有几分古人流觞曲水、畅叙幽情的雅趣。

硬件上需要的准备工作不是很多,有专门的盲品袋,黑黑地把瓶子套住,还印了一大问号挑逗你;没有盲品袋,用锡纸把瓶子包住就可以了。也有专门的盲品杯子,形状是INAO的标准杯子,只是通身是不透明的黑色,用这种杯子,你可以发现视觉对嗅觉、味觉的影响有多大,当眼睛被蒙住的时候,尝起来让所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是白葡萄酒的酒汁,倒出来结果是红葡萄酒——比如勃艮地的有些入门级红葡萄酒就可以拿来这样蒙人。大多时候都是没有黑杯子了,见着颜色的盲品则给了我们更多的线索,让这个稍有难度的推理游戏有了更多的可玩性。

虽然稍有难度,但是这个游戏就算是刚刚开始喝葡萄酒的人,也是可以玩的,抛开酒标上繁杂的名称,只是专注地对着酒汁,调动自己的感官记忆,给眼前的酒一个自己的定义,比如第一次送给女朋友的那束玫瑰花香,然后帷幕揭开,哦,这支酒就像那时的玫瑰花。很多次之后,当经验积累,体验变成推理,你就成了资深品醇客,所以微博里的一位名叫强力大炮的香港酒友说,盲品是葡萄酒世界里宣誓成人的游戏,我很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