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25、小皇帝明辨假信(1 / 1)

汉昭帝弗陵即位时只有8岁,根据汉武帝的遗诏,由大将军霍光辅政,主持国家大事。

霍光是汉武帝手下的一员谋臣,为人沉静详审,资性端正,深受武帝信任。

霍光也不负武帝重托,处处敬重、辅佐小皇帝,遇事竭尽全力,为幼帝出谋划策,一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小皇帝和众大臣均非常尊敬和信赖他。

武帝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弗陵的哥哥燕王刘旦,很早就垂涎父亲的皇位,不料父亲竟传位给只有8岁的弟弟弗陵,他万分恼恨和嫉妒,信誓旦旦地要从弟弟手中夺回皇位,自己做皇帝。为了洞察京城的一切情形,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以重金收买了大将军霍光的儿女亲家上官桀,希望他为自己探听弗陵的行动,并帮他拉拢大臣,培植势力。

无奈当时政通人和,天下繁荣,了解情况的刘旦迫不及待了,他决定先除霍光,再折断弗陵的臂膀,然后推翻他夺取皇位。

接到密令的上官桀,马上派人监视霍光的行动,随时准备除去这颗眼中钉。

霍光深知责任重大,处处小心谨慎,不授人以柄,上官桀等虽挖空心思,还是无计可施。

转眼六年过去了,汉昭帝已经14岁了。

有一天,霍光检阅完守卫都城的御林军,把一位军官叫到家中,一起商讨军中布防及日常事务。

上官桀闻知此事,认为有机可乘,绞尽脑汁地想了一条自以为万无一失的毒计。

他让人假冒刘旦的名字,给弗陵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告发霍光谋反,还亲自把信送到皇帝手中。他心中得意极了——霍光,你死定了。等将来赶走弗陵,我上官桀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第二天早朝,昭帝命太监宣读那封告发信:

“大将军霍光,手握军队大权,藐视皇帝,平时独断专行,他的马车和饭菜都和皇上的一模一样,还私自把守卫京城的羽林军官叫到家中,密谋造反,推翻朝廷……”

听着这些耸人听闻的言词,文武百官非常震惊,有些人也禁不住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霍光。霍光也觉得毛骨悚然:自己为了防卫京城的事把军官请到家中,想不到皇上的哥哥刘旦却发咬一口,告发自己谋反,真是有口难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想到这里,霍光连忙摘掉帽子,跪在殿中,叩头谢罪:“皇上明察,臣霍光有罪,请您发落……”

“大胆霍光,竟然辜负先皇嘱托,密谋造反,真是罪该万死。”上官桀见缝插针,企图推波助澜,浑水摸鱼。

小皇帝弗陵不理会上官桀的阴风鬼火,径直走到霍光面前,为他戴正帽子,双手扶起,和颜悦色地说:“大将军请起,我明白您是无罪的。”

霍光疑虑重重地站起来,望着微笑的小皇帝。众大臣更是莫名其妙,上官桀已经吓得脸色苍白。

只见昭帝慢条斯理地走回座位,不紧不慢地说:“告发信用了燕王刘旦的名字,说得也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但却是假的。”弗陵看了一眼惊慌失措的上官桀,厉声道:“大将军找军官谈话,只是昨天的事情,远在千里之外的燕王怎么会知道呢?分明是有人假借刘旦之口诬陷大将军。来人,把假信的事给我查清楚。”

大臣们为小皇帝一语道破阴谋而欢欣鼓舞,山呼万岁。上官桀自知自己已经露了馅,慌忙跪地求饶。

简评

刘弗陵做为最为年幼的少子,“壮大多知”,极像武帝少年之时,值得期待。正确的判断必须来自对事物深入细致的分析、观察。弗陵年龄虽小,却能明察秋毫,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语中的,智揭阴谋。遗憾的是,这位本可有一番大作为的皇帝不过21岁就去世了,来不及绘制他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