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11、夫谗佞之徒,国之蟊贼也(1 / 1)

原文

夫谗佞之徒,国之蟊贼也。争荣华于旦夕,竞势利于市朝。以其谄谀之姿,恶忠贤之在己上;奸邪之志,恐富贵之不我先。朋党相持,无深而不入;比同相习,无高而不升。令色巧言,以亲于上;先意承旨,以悦于君。朝有千臣,昭公去国而不悟;弓无九石,宁一终身而不知。

——李世民 《帝范》

白话

如果朝廷里边混入谄谀奸佞之徒,就像禾苗有了专门吃苗根的蝥虫一样,是国家的大患。谗佞奸险的小人,只知道贪财谋利,窃取权势,争一时一世的荣华富贵,根本不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心上。自己只会阿谀奉承,毫无忠君之心和佐君之才,反而不满忠良贤能之人地位在自己之上;这种人用心极其奸猾险恶,惟恐自己不先于别人大富大贵。

奸佞小人拉帮结伙,相互勾结,施展阴谋诡计,无孔不入,无深不至;他们来往密切,交相因习,穷尽其所好乐,虽至高之地亦无所不至。奸佞之人花言巧语,弄姿作态,想方设法去亲近地位在自己之上的人;察言观色,未命而唯唯,未使而喏喏,迎合人主之意趣,以求人主只媚悦。

家训史话

齐宣王喜欢射箭,他常跟人们说,自己能开强弓硬弩。其实他使用的那张弓,最多也不过三石的力量。他把他那张弓拿出来让手下的人看,手下的人试着拉一下,没等拉满就停了下来,假装拉不动了。并且都说:“这张弓的力量不下九石,若非大王谁能拉得动呢?”于是宣王就非常高兴。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弓实际只有三石的力量,而他一辈子都以为有九石。

古训今鉴

不管是夏商到春秋的奴隶社会,还是战国到明清的封建社会,王权都是至高无上的天子秉承天命,统御天下。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皇帝为了加强皇权,无所不用其及。撤消宰相,设置锦衣卫、东西厂,实行文字狱,禁锢思想,监督百官,人人自危,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几个人敢说真话?皇帝独裁专政,一家独大,所谓伴君如伴虎,就是官员对君王的敬畏之情。在中国2000多年的王权社会中,在众多的君王中有几个唐太宗?有几个忠言直谏之臣像魏征一般遇到从容纳谏英明睿智之主?由此可知身为管理者或者统治者很容易就被蒙蔽,听信谄谀之言,定无法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