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10、以威拒谏 身亡国灭。(1 / 1)

原文

昏主则不然,说者拒之以威;劝者穷之以罪。大臣惜禄而莫谏,小臣畏诛而不言。恣暴虐之心,极荒淫之志。其为雍塞,无由自知。以为德超三皇,材过五帝。至于身亡国灭,岂不悲哉!此拒谏之恶也。

——李世民 《帝范》

白话

昏庸的君主就不一样,如果有对他的过失进行劝谏的,他就以他的威势来拒谏,对进谏者治罪惩罚。这样一来,大官害怕丢了官位俸禄而不去进谏,小官畏惧引来杀身之祸而不敢说话。这样皇帝任性胡为,放纵暴虐之心,穷奢极欲。自己蒙蔽自己,却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自以为他的德行超过了三皇,才能超过了五帝。直到最后身死国灭,难道不是非常可悲吗?这就是拒绝接受劝谏的恶果。

家训史话

贞观之初,他一登上皇位,就屡次提醒手下的大臣,如果发现皇上的决策有误,一定要敢于直谏。为了提倡这种进谏之风,只要大臣进谏在理,太宗一般都要给予重赏,以资鼓励。

当时的名臣魏征就是以敢于犯颜直谏而闻名于世的。

有一次,太宗从朝廷里回到后宫,骂骂咧咧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惩罚这个乡巴佬。”在一旁的长孙皇后问道:“陛下和谁生这么大的气?”太宗说:“魏征每次上朝都指出我过失。”长孙皇后听了,立刻进去里边换上朝服,来到太宗面前道贺。太宗不明白,问她有什么可贺的。长孙皇后说:“自古以来,君主胸怀宽广,才会有耿直的臣子。今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说明陛下仁德广厚,这难道不值得道贺吗?”唐太宗听了,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不再去怀恨魏征。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唐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上程奏折,据理力争,从不退让,因此,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唐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怕魏征说他玩物丧志,又开始直言进谏,便赶紧把鹞鹰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说了很多话,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

古训今鉴

忠言逆耳,这句话经常被人说起,但是真正能接受直言的人却不多。要说勇于纳谏,唐太宗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大概算是一个模范人物了。唐太宗一生保持虚心纳谏的美德,作为封建帝王,已是难能可贵。在魏征去世的时候,太宗十分痛惜地对大臣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去世,朕少了一面镜子啊!”

纳谏,道理上很简单,但在具体实践中认真施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唐太宗对纳谏的认识不能说不通达,可要做到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虚心纳谏,也需要不断地惊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