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一节 食饮有节(1 / 3)

164.缊袍宽称体

脱粟饱随宜

宋·司马光《乐》。选自《全宋诗》删9,页6177.此联典出《晏子春秋·杂下》:“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脱粟之食。”意思是说,过着廉洁俭朴的生活,穿的是用乱麻旧棉作的袍子,吃的是只去皮壳不加精制的糙米。这不仅反映了晏子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而且这种俭朴的清淡生活对于养生也是有好处的。粗茶淡饭是我国优良的饮食传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主食结构出现了由粗到精的变化,粗粮的身价似乎越来越低。但发达国家却大步走上由精变粗的复归之路。在俄罗斯、东欧,黑面包的“身价”在白面包之上;在日本,烤红薯则香飘街头,美国则把粗粮和蔬菜列为“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塔基,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了“注重生活质量,请吃五谷杂粮”的营养健康口号。其原因是因为粗粮保留了更多的营养素,而脱粟不仅营养丰富,且有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的食疗作用。

165.三餐当适时

一觉睡到晓

选自清·石成金《传家宝·联瑾》。全联为:

三餐适当其时不必服药;

一觉直睡到晓何须坐功。

上联讲,“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一日“三餐适当其时”,“不可待极饥而方食,候极饱而撤馔”(宋·蒲虔贯《保生要录》)。进食应遵循“朝不可虚,暮不可实”的原则(宋·温革《琐碎录》)。至于一日三餐的时间,一般是早餐宜在日出后,午饭宜在午前,而晚饭宜在日落之前(清·石成金《长生秘诀》)。就饮食的质量而言,应是:“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清·马齐《陆地仙经》)

下联则讲“一觉直睡到晓”的睡眠质量问题。睡得香,寿而康。睡眠,古人称为“眠食”。质量好的睡眠确实是一味有益身心健康的滋补品,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因为决定人生长发育的荷尔蒙是在睡眠时释放出来的,这对一个人在生长期的身体发育极为重要,而对成人又有一种特殊的维持功能。清戏曲理论家、养生家李渔说:“养生之诀,当以善睡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壮筋。”(《闲情偶寄》)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身心健康。只要睡眠好,连坐功也可不要。人们提到生活质量爱用“衣食住行”四个字来概括,其实还应加上一个“睡”字。石成金在批阅此联时说:“时体此联,即可却病延年。彼饱伤思扰者,虽服药坐功毫无益也。”

166.美食多伤胃

名利更损人

此联是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汤静逸生活经验的总结。韩非指出:“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韩非子·扬权》)桓宽则指出:“美味腐腹”(《盐铁论》)。精美可口的饮食往往容易使人摄入过多,损伤脾胃,或导致肥胖现象,诱发高血脂、脂肪肝和心脑血管病等。现代医学调查发现,食入越鲜香美味的菜肴(如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等),其患者的症状越严重。麸酸钠摄入量超过5克时即可出现头晕乏力,四肢酸胀等症状;超过30克时,可引起肢体麻木,心动过速等神经中毒症状,严重者可诱发冠心病、脑中风等。所以,意大利的百岁老人吕居·柯那罗曾说:“不幸的意大利,你不知道美食和放荡给你的居民带来的损害,比瘟疫、战争和灾荒还大。真正的灾难是宴席不断,挥霍无度,餐桌上美味佳肴堆积如山。”中老年人的饮食应清淡、平衡、限量,才有利于强身健体。

至于名利损人的事,历史上更是屡见不鲜。正如明人吴麟征所言:“‘身贵于物’。汲汲为利,汲汲为名,俱非尊生之术。”(《家诫要言》)一个人为了金钱和功名利禄而整天患得患失,贪求无度,没有不损害健康的。有道是:寡欲能高寿,无私心自闲。

167.夏来菰米饭

秋至菊花酒

选自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储光羲的《田园杂兴八首》之八。这副联语具有食养意义。

上句的“菰米”,一名茭米,系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生浅水中,长江以南低洼地区生长最多。春天之嫩茎为茭白,又名菰笋、茭笋,可作蔬菜食用,谓之苽。菰有夏秋双季和秋产单季茭两种。其籽可煮饭食用,称菰米,系古六谷之一。因其米大多霜凋时采之,故谓之凋苽,亦称雕胡米。据明·姚可成编《食物本草》卷五介绍:“菰生水中,叶如蒲苇。其苗有茎梗者,谓之菰蒋草。至秋结实,乃凋菰米也,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之二云:“彫胡九月抽茎,开花如苇芀,结实长寸许,霜后采之,大如茅针,皮黑褐色。其米甚白而滑腻,作饭香脆。”所以,南宋诗人陆游的《薏苡》诗云:“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清人陆以湉的《冷庐杂识》卷五收录的玄真子祠联也有:

泛镜水千塍,归来餐菰饭莼羹,地真仙境;

听棹歌一曲,随处有荻花枫叶,我亦渔人。

菰米不仅具有食用价值,且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卷五云:菰米的气味:甘、寒、无毒。主治:止渴。解烦热,调肠胃。

下句的菊花酒,是一种用菊花杂黍米酿制的酒。菊花古时雅称“延寿客”,民间还呼之为“药中圣贤”,《神农本草经》早已将它列为“上品”,称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据文献记载,早在西汉初的汉宫中就有“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的记载。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卷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华(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花)酒。”到元明时,白菊花酒中已加进了多种中草药,其制法是取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十五卷则称菊花酒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功效。

168.啖淡饭,著粗衣,眷属团圆终岁乐

伴幽兰,对佳菊,花枝烂漫满庭芳

清·陆子恒赠。选自清·梁恭辰《楹联四话·卷一·酬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言:临海布衣许秀山,喜种花,尤爱兰、菊。每至花时,五彩缤纷中蔚然成趣,先君子恒从乞种,因书联以赠。

上联写浙江临海(今临海市)许秀山的俭朴生活,吃清淡的饮食,着粗布衣裳,但一家老少团圆,终年和气欢乐。

下联写许秀山的情趣爱好,他喜欢种花,尤爱兰、菊。菊种多至百余。每至花季,五色缤纷。许秀山终日伴幽兰,对菊花,花枝烂漫时满屋溢香。联中的“满庭芳”不是指文学上的词牌名或曲牌名,而是指满屋的花香。

啖淡饭著粗衣的淡泊生活,伴幽兰、对菊花的情趣爱好,又有终岁乐、满庭芳的家境氛围,这对养生延年是十分有益的。兰花是花中君子。古往今来,人们爱兰,是因为兰有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董必武赞兰语)。所谓气清,是指兰的香气,清而不浊,纯真质朴;色清是兰的颜色淡雅圣洁,“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明余同麓《咏兰》)以嫩绿、黄绿居多,以素心者为贵。神清指花与叶的姿态,端庄清秀,雍容华贵,兰叶刚柔兼备,姿态优美,故有“看叶胜看花”的诗句。韵清是指神韵,是一种艺术魅力,给人无限联想,成为民族气节的标志。特别是被誉为“国香”的兰花的香气,可以缓解肺热、痰咳、神经衰弱,对产妇有催生作用。兰花全株可入中药,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具有直接的养生保健价值。正所谓“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有近3000个品种,色、香、姿、韵俱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较多的实用价值,菊花中含有菊油环酮、龙脑等挥发性芳香物,有清热疏风、平肝明目解毒之功,具有多种治病健身作用。菊花象征纯洁、清雅、高节、长寿,与梅、兰、竹并称花中四君子。兰、菊等花木,不仅具有造氧与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观赏花卉,还具有净化心灵,调节情绪的作用。美国医生斯登福特和心理学家雷诺尔茨对5000人测试,证明常闻花香,对情绪和健康都能产生很好的影响。“兰为幽客”,“菊为寿客”。(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四)可见伴幽兰、对佳菊的养生意义。

与此联内容相似的对联还有:

观幽兰佳菊,常守节,目光清净;

喜淡饭布衣,不欺天,心地泰然。

(山西灵石绿门院存厚堂联)

169.万般补养皆为伪

只有操心是要规

元代诗文家许衡(1209—1281)撰,转引自明·龙遵叙《食色绅言》。

上联的“补养”,是指用饮食或药物来滋养身体。“伪”者“为也”,不是虚假、欺诈的意思。唐·白居易曾说:“补养在积功,为裘集众毛。”《寄卢少尹》)意思是说,补养身体在于长期积累的功夫,如同裘集众腋毛。

下联的“操心”,意为费心调理和考虑。“规”则是规则、告诫的意思。唐·杜牧《自遣》诗:“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上下联的意思是说,养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多方面调摄。有针对性的符合科学的补养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人为的只片面注重饮食特别是药物补养那是不够的,靠不住的,中国历史上就有14位皇帝是因吃丹药补养而亡命的。只有注重心理调摄,并顺应自然、起居有常,动静适度、形神共养,饮食有节、情志和畅,节欲葆精、综合调养。一句话,养生重在生活化,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的神志、情志和作、息、坐、卧、衣、食、住、行等,都符合养生之道才是最重要的规则。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建立有效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患病率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健康指南》(中老年)2004年11期)

170.食唯半饱无兼味

酒止三分莫过频

这是明代御医龚廷贤在所著《寿世保元》中所载一首七律中的颔联。上联是讲节食,下联是讲限酒。对于节制饮食,应因人因年龄而宜。对于一般青壮年,“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石成金《长生秘诀》);对于一般健康的中老年,七八分饱即可;对于高龄老人和病人,则应“食唯半饱”且应少吃多餐,“每食必忌于杂”,以免“五味相挠”(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二》)。龚廷贤就是在谈论老人养生时写这篇《摄养》诗的。这与元代邹铉《寿亲养老新书》的要求是一致的。该书说:“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若顿令饱食,则多伤满。缘衰老人肠胃虚薄,不能消纳,故成疾患。为人子者,深宜体悉,此养老人之大要也。”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谈及老人饮食时,又重申了“频频慢食,不可贪多”的观点。美国国立老年研究所的查理·巴劳斯博士用大白鼠实验证明,从16月龄(相当于人类45岁)开始,将食物的摄入量减少一半,结果仍可使大白鼠延长寿命三分之一。人类如果从中年时期开始限食,也可以延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