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22章 写作:逃避喧嚣 心灵记录(1 / 2)

千万不要把写作的事全部交给那些作家们,当然你没有天赋也不要把写作当成自己吃饭的工具。不过,作为兴趣,作为自己的感悟,写作是一个人的基本技能。还有项研究表明,写作能让你的心灵避免过早粗糙。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在如今这样一个缺乏温情的时代,写情书也需要基本的写作技能,聪明的女人,通过你的情书就能猜透,你这个人的基本素质和情趣情商是怎样的。

我们都不是专业作家,所以写作基本上是给自己看的。你可以把你的性情文字放在空间里、博客里,如果你是书生,也可以放在日记本里,记录下你的心情,你的经历,你的感悟。自己的东西,只须一个要求,那就是真实。

总之,写作就是自己的事。

我们只是真实地记录我们人生的感悟,和各种经历,因为笔头底下的东西,永远比脑袋牢靠。我们在还没有老去的年轻时光,保存一些过去的真实点点滴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负责。不过,我们男人,千万不能因为写作成为半撂子,有时候,宁愿做一个纯真的粗人,也不要做酸不拉西的假文人。

之所以有这个观点,就是因为工作关系,我结识了太多的不入流的文人,俗话说,“先为人后为文”,遗憾地是,很多不入流的文人只是把文字作为一种投机工具。实在是让人悲哀地要去批判。

我最近一个朋友,哭笑不得地讲述她的恋爱闹剧。她经人介绍认识一个伪文学青年。见了一面,就觉得这人不对劲,于是就没跟他多罗嗦。谁知这家伙老是缠着她,最后我朋友只好委婉地拒绝了,谁知此人恼羞成怒。朋友给我看了他发的几条短信,其中有两条是这样的。

其一,“你的问题问得好,问题是我不能想做二流三流作家,我是目标是一流甚至是顶尖的作家,而这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付出非常的努力,我现在正在从事一部史诗性作品的创作,成书后约有四五百页厚,内容涉及极其广泛,现在需要各方面的灵感与支持,包括来自个人的灵感,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和意愿与我共勉啊。”

其二,“看来你的世界中真有许多自卑等等不健康的东西,它们主宰了你的心胸,你只愿意停留在一个聆听者的角色上了,我也乐此不疲,权当文学创作玩,反正也不是给你一个人看的,你还真把我要和你见面当一回事啊,如果你不优秀不漂亮,你知道我在那种场合将会有多难堪和不自在吗?因为我是如此优秀。”

这种人并不是艺术地夸张,而是真实地生活再现。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

前一段时间,我被被邀请到外地去参加一个小孩子的新书发布会,其实我以前也参加过一次,是个16岁的小姑娘,现在则是个10岁的小姑娘,年龄越来越小,书写的越来越厚。

进了这个学校,才知道校方对此次出书事件是如此重视,所有跟本地媒体有关的媒体都邀请过来了,场面宏大。甚至文化领导也来了,女孩子家乡的宣传部副部长也来了。校长也来了。

在报告厅,我们每人都领到一本女孩子的书。坐下来以后,就是各个领导的发言。文化领导的发言似乎有点主观,比如说他希望我们不要捧这个孩子,要把她当成一个平常的女孩子来看,但是还是决定破格把她吸收成为市作协会员。现在全国各地作协都在搞年龄竞赛,好像这个城市作协会员年龄越小,这个城市的文化就很牛逼似的,我十分担心将来会不会出现还没断奶就入作协的婴儿作家。

很多领导发言完毕,时间大概就过去1个小时。这些人发言有些特点,有的是一味地吹捧,有的则要告诫我们不能捧杀孩子。反正他们的话从反面听,从正面听都很有道理,换句话说,他们的话基本没有观点,或者什么观点都对。然后这位少年作家发言,话语里充满了官气,一口气感谢了16个人,领导和老师。

底下还有个环节就是记者提问,提问纸条都是校长安排得好好的。我得到的一个字条是“我想问某某学校的校长,作为名校,请问校长是怎样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的”?我对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排斥,明白自己虽然是来捧场的,但也不是主角,就把这个问题转给了另外一个记者朋友。

记者们就按部就班地问问题,我那个记者朋友拿起字条问校长,校长显然已经准备好了发言稿,非常激动地讲了半个小时,从学校创办讲到学校发展,从学校人文讲到学校特色,时间很长。后来,又有几个记者问了几个弱智的问题,比如说,“***,请问你创作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

最好玩的是,有一个不懂事的记者可能拿错了条子,他把第一个记者朋友问校长的那个字条又问了一遍,“我想问某某学校的校长,作为名校,请问校长是怎样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的”,结果大家都很尴尬,好在副校长解围,把校长的话精缩然后重新回答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