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23 学与问(2 / 3)

(马明娟)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1.整体感知,明确中心。

课文的中心是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提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在文章结尾又强调:“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作者把自己的观点说得十分清楚。

从“整体入手”,是阅读的一般规律。在揭题时,就要让学生阅读全文,抓住中心,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说明的道理。然后,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感悟”的能力。中心找到后,可追问:作者是怎么说明我们要善于“问”的?以此理清作者的思路。

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作者在文章中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举了两个例子,分别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和我国北宋伟大的科学家沈括。一中一外,非常典型,而且含义深刻。这两个例子,是讲“学”,还是讲“问”?学什么?问什么?需要细细揣摩。在精读细讲时,老师不能一讲了之,或一读而过。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很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

3.自读质疑,学会学习。

这篇课文中的“学习”是广义的,凡是想了解、熟悉、掌握自己不知道的事物的过程,都是学习。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问”是学习的一种方法,问自己,问别人。孔夫子提倡“每事问”。阅读是学习,在阅读中,要边阅读边思考,不断提出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就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就问同学、老师。课文教育学生要“问”,教学中我们可安排“自读质疑”这个教学环节。

“思路提要”

可遵循“提出观点论证观点下结论”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

“过程揭示”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与问)

2.思考: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字音,理解下列词语:

钥匙、无影无踪、奥秘、不懈、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默读课文,思考:

(1)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第二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因而他才会对科学不懈地追求。

第三自然段:小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随时请教别人。

第四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五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

(2)再写了什么?

(3)然后写了什么?

(4)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

再写向谁“问”;

然后写怎样“问”;

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三、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

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要点: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

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

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了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

(2)理解“不懈探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日心说”。

要点: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着太阳转动。根据今天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来看,哥白尼的“中心说”中也有错误:第一,把太阳作为宇宙的中心。实际上,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沿用了行星在轨道上作匀速运动的旧观念。实际上,行星轨道是椭圆的,运行也不是匀速的。但“日心说”的问世对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五彩缤纷: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进步,发展很快。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2)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要点: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板书:好问)

(3)向谁问?

要点:能者为师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要点:只要他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板书:勤学)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点拨: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要点: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要点: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要点:不仅要勤学好问,还要善于思考。

4.精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1)学与问是什么关系?

要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板书:学与问结合)

(2)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点: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板书:养成习惯)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学生复述课文。

2.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附板书:

“课时建议”

两课时。

精彩片段

(一)

……

师:我知道大家预习过了这篇课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生:五个自然段。

师:我想请五位同学分别来读这五个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

(五个学生分别读)

师:刚才五位同学读得都非常流利。

每多一次阅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又读懂了哪些?

生: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

生: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生: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

生:学和问不能分开。

……

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用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作者引用的第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生:哥白尼。

师:那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

生:天文学家。

生:他是波兰人。

师:看来同学们对哥白尼还是比较了解的,为了使大家对哥白尼有个全面的了解,老师找了一些资料,请同学们看一看。

(出示投影)

看了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

生:勤学好问。

生:爱提问题。

生:留心观察。

生:充满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