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1 / 3)

教材分析

“题解”

这是一篇散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这一标题,至少揭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本文描写的对象是一株柳树;

二是表现了这一株柳树的生长环境是青海高原。

一般说来,柳树是平原上常见的一个树种,它不择地势,随处可见,具有顽强的适应力和生命力,很有可写之处。

同时,我们的一般常识也告诉我们,“青海高原”是我国西部海拔很高、空气稀薄、干燥少雨、气候寒冷的地带,环境较为恶劣。

作者将“一株柳”这一描写对象和“青海高原”这一生长环境融入标题,暗示我们在如此环境生长的柳树,必定有着某些不同寻常之处,也许发人深思,引人动情,否则何必为了一株柳树而要特意写出一篇文章来?

“结构分析”

这篇散文描写了青海高原上耸立生长的一株大柳树的高大形象,突出了它熬过了干旱酷寒、雷轰电击、与恶劣环境顽强抗争的坚韧精神和顽强毅力,表现了作者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全文九个自然段,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写“我”见到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感受和思索。

这一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一至二自然段):先紧扣题意推出“一株柳”,点明新的感受——它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但伫立于青海高原就使“我”感到“神奇”,乃至“望而生畏”了。

第二层(第三至四自然段):写“我”在青海高原初见这株柳树的惊讶和引发的思索——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这一段突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既点明题意,又产生感受,还引起思索,这就为下文的进一步描写铺垫蓄势。

第二部分(第五至九自然段):写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异于寻常的形态以及由此触发的想象,赞颂它造就奇迹、显现顽强、敢于抗争的精神品格。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五自然段):描写青海高原一株柳树干粗壮、浓阴覆盖、色泽独特,思索它怎么生长和壮大的。

第二层(第六至七自然段):想象这青海高原一株柳历经干旱和严寒的考验、虐杀与摧毁的劫难,赞叹其创造了奇迹,显现了顽强,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产生敬意。

第三层(第八至九自然段):描写青海高原一株柳艰苦努力,与命运抗争,与环境抗争,赞美它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终于造成了青海高原上的一方壮丽风景。

这一层先写柳树与命运抗争。作者把家乡柳树和高原柳树的两种生活道路和悬殊命运进行对比,突出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接着写柳树与环境抗争。青海高原一株柳不畏艰险,聚合全力与环境抗争,突出它的毅力和韧劲,这才造就一方壮丽风景。

统观全文,可见作者以下思路:

初见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思索(怎么生长、壮大)展现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形态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历经的严寒、干旱、风雪、雷电种种磨难赞美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与命运抗争、敢与环境抗争、求得生存发展、成就一方壮丽风景的可贵精神。

作者的情感贯串其中:

神奇、敬畏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奇迹、顽强战胜命运和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精神。

“字词推敲”

“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句中的语气词“哦”含有深意:这“哦”里边饱含了惊讶之情,风雪高原哪来的这株大柳树?这“哦”里边也有惊喜之情,风雪高原带给人们的本来是悲壮和苍凉,现在一株生机勃勃的柳树耸峙在面前,怎不兴发惊喜之情?这“哦”里边,或许还有赞叹之感,柳树顶天立地,绝无仅有,能在这风雪高原生根立足,怎不令人感叹乃至敬佩它的顽强生命力呢!

“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句中的“唯一”一词,意思是只有一个、独一无二。本来,青海高原干旱、酷寒、风雪、雷电都是大自然生物的杀手,树木花草难以存活生长,唯独这株柳树存活、生长、壮大起来,这“唯一”里不仅含有上条“哦”所述的惊讶、惊喜、惊叹之情,而且也暗示了这株柳树有其特殊性,更有其令人“望而生畏”的“神奇”在里边,否则不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唯一”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有暗示下文必定展开描写的相关内容,令读者急于一探究竟了。

“句子含义”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理解这一句的含义,有一个立足点,也就是这株柳树“伫立在青海高原上”:青海高原地势很高,干旱、严寒、风雪、雷电,使得绿色生命很难存活,然而就在这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树巍然耸立,“伫立”一词更是赋予柳树历时很长、直立大地的风骨,它那么旺盛,那么富有活力,怎不令“我”感到“神奇”?直至于神奇到令“我”产生了“望而生畏”之感。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这一句实际上是赞颂这株柳树。青海高原本来一片光洁,除了小草之外,绝少有绿色生命存活,而这株柳树却巍然撑立于高原之上,它的风姿岂不给人卓异特立之感?联系上文的“唯一”,这株柳树顶风雪,抗干旱,斗严寒,历雷电,生命不衰,活力旺盛,我们在赞赏之余,岂不感受到它在以顽强生命力感召我们做生活的强者吗?“伟力”和“强大”,固然褒扬柳树,实际上也在形容它对我们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震撼、激励啊!

“语段理解”

第二部分的第三个层次,亦即课文末了的两个自然段,既有小结第三部分的作用,又有总结全文的意味,我们必须联系全文来加以理解,可以通过三组对比来完成:

第一组对比:命运和道路的对比。

“我”家乡的柳树得天独厚,命运优越——易于存活,易于生长,易于繁衍,易于成片;青海高原一株柳则恰恰相反——保存生命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相比之下,命运和道路相差何远?可贵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不抱怨命运,顽强抗争,终于生存下来。

第二组对比:环境和生存的对比。

“我”家乡的柳树所处的环境十分优越,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所以无须费力,自然生长。青海高原一株柳则不同了,它所处的环境是干旱少雨、严寒酷冷、风雪狂暴、雷电交击。相比之下,虽然没有贬抑家乡的柳树,却突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生存的危险和艰难。高原柳聚合全身心力量与恶劣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求得生存,这种精神多么可敬可佩。

第三组对比:柔媚和壮丽的对比。

“我”家乡的柳树“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美则美矣,但不免失之柔媚,不能给人刚劲有力的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则不同了,它所面对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却因为不畏艰险、顽强抗争,不仅存活下来,生长壮大,而且造就了一方壮丽风景,给青海高原带来了令人鼓舞的“绿阴”。相比之下,我们怎不感到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乃至产生“望而生畏”之情?

相关小说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科普 / 全本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黄维民,冯振东
28万字2018-12-22
易经与人生的大智慧 科普 / 全本
易经与人生的大智慧
孙三宝
本书作者从易经的每一卦中挖掘出来若干感悟,阐述了64个实用而精妙的人生大智慧,让读者在解读易经的同时,走向人生的成功。
21万字2018-12-20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科普 / 全本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õ
本书由作者梅玫编著的《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15万字2020-07-15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科普 / 连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曹长盛主编
23万字2019-01-04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科普 / 连载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朱启臻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来受到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中国农业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重要措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1999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正式立项,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与模式研究”列为研究项目。本书从乡村建设运动开始,纵向考察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经验教训,同时横向考察了近些年各地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24万字2019-01-04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珍 科普 / 连载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珍
山西博物院,海南省博物馆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出土的文物以及出土的过程,反映了唐宋以来中国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海域部分的商道情况,以及反映了当时中国和海外的频繁交往以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5万字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