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11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1 / 3)

教材分析

“题解”

这是一篇采用故事形式的书刊推介文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选用了一个十分别致的标题“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至少涵盖了以下内容:

一是本文的叙写对象是“一本书”。至于是什么书,标题没有明确揭示。

二是强调这本书是“必读”的。所谓“必读”,意思是必须阅读,不可或缺。究竟是什么书,如此重要,列入了“必读”的范围?这就引发了读者急于探知底蕴的强烈愿望。

三是“男孩子必读”。为什么单单指定男孩子必读?女孩子就不一定要读了吗?作者是不是故弄玄虚?这就使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增强了吸引力。

其实,作者叙写的是笛福撰写的《鲁滨逊漂流记》,属于历险小说,书中的主要人物是鲁滨逊,他流落荒无人烟的孤岛,靠着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渡过了28年的艰难历程,能给读者以深刻启迪。

“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点明了“我”读的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的由来,介绍了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我”喜爱的书中名言和书中人物,突出了“我”对名言的理解和从人物身上萌生的希望,点示了“我”珍藏这本书的打算,发人深思。

全文十五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六自然段):揭示“我”读的一本书及其由来。

先推出“我”读的一本书是《鲁滨逊漂流记》,指出书已很旧很旧,暗示了它有来历。

接着叙写这本书的由来:爷爷爸爸“我”。

这里突出了扉页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学会生存”。显然,这是上两代人对下一代的指点和期望。

末了强调这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表现了这本书的不同寻常。

第二段(第七至十四自然段):介绍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说明“我”喜欢的书中名言和书中人物,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先以“爱不释手”领起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的介绍:

主人公是鲁滨逊,他在荒无人烟的孤岛渡过了28年的历险生活,突出了他的聪明机智,具有坚强毅力。

情节可以这样概括:鲁滨逊起初充分利用剩余物资后来自己着手种植、饲养、制造接着救下俘虏最后离开孤岛的机会终于到来。

继写“我”喜欢的书中名言和书中人物:

书中的名言是“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讲出了“我”的理解。

书中的人物是鲁滨逊,写出了他在“我”想象中的样子和“我”由此而萌生的希望。

第三段(第十五自然段):点示“我”以后将珍藏这本书的打算,遥接开头,结构紧密。

好好珍藏传给儿子。

由开头的“三代相传”进到设想中的“四代相传”了,可见“必读”的意义。

“字词推敲”

“我要好好地把这本书珍藏起来,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句中的“珍藏”一词意思是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这一词语用在这一句子中,含有双重意义:既表示这本书是三代相传的,历时已久,来之不易,凝聚着上两代人的心意,所以必须珍藏;又表示这本书并非传到“我”为止,“我”目前还小,等以后长大了,结了婚,生了儿子,再把它传给儿子,这当然是一个漫长过程,不珍藏还能等到那个时候?“我”所以要珍藏、再传,就因为“我”也喜欢上这本书,学有所得,大概也有题辞送给未来的儿子吧?

“句子含义”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这一句是对鲁滨逊的集中评价,十分精当。理解这一句的含义必须联系下文进行: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只身一人,能够渡过28年的艰难历程,没有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能做到吗?鲁滨逊先是充分利用沉船上的剩余物资,而剩余物资必有一天会用尽的,怎么办?鲁滨逊在岛上开始种植大麦和水稻,学会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之源,甚至还能制作家具,没有聪明机智能做到吗?孤岛生活十分寂寞,鲁滨逊先是饲养鹦鹉做伴,后来又增加了“星期五”做了仆人和朋友,否则“若干年”、“又过了好几年”的漫长岁月,谁能坚持?鲁滨逊“学会生存”的本领和毅力确实是惊人的!

我很喜欢《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这一句中列出的名言含义深刻,需要我们推敲探究,辩证理解:在现实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时时处处都有危险,关键在于正确对待,如果害怕危险,见险止步,畏缩不前,那将会一事无成,无所作为;如果正视危险,不怕危险,大胆实践,就有可能战胜危险,获得成功。这里边,树立进取精神是十分必要的。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险阻何止千重万重?但他们“不怕”,终于挺过来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险阻?当然会有,关键仍然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迎难而上,知险而进。自然,话又说回来,盲目进取,无谓冒险,又不是科学态度,也是我们反对的!鲁滨逊不怕险阻,取得成功,并不盲目,正是凭着他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拼搏而来的啊!

“语段理解”

“我也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这第十四自然段是“我”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心得之一,需要我们联系实际,深入理解。

这一语段总共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总的感受,落脚在“非常喜欢”上。

第二句则是写“我”想象中的鲁滨逊的样子,紧承“非常喜欢”而来——“我”非常喜欢鲁滨逊,就因为他沦落孤岛,不甘屈服,与环境斗争,即使后来没有穿的(用羊皮做衣裤)、没有用的(用斧锯来自制)、没有吃的(背上筐去捡,用鸟枪去打)、遇到风雨了(撑起自制的羊皮伞)……样子也许滑稽、难看,但他哪会顾及许多?他要奋斗,他要生存,精神多么难得!

第三句仍然由“非常喜欢”而来,并且生发开去,讲出了“我”的希望,采用了“一个……一个……一个……一个……”的句式——像鲁滨逊那样,去探索,去发明,去创造,发挥聪明才智,培养坚强毅力,岂止“学会生存”,更要有所发展啊!

这三句话实质上是“我”学习的重要心得。

“写作特色”

一是围绕标题,意贯全篇。

这篇课文的构思富有艺术性。标题有“男孩子必读”,本就出人意表,读完全文也许能心领神会,原来这是三代人的心意!不是吗?爷爷送书给爸爸,希望爸爸成为一个有用的男子汉,像鲁滨逊那样,战胜恶劣环境,终至获得成功;爸爸送书给“我”,希望“我”能像鲁滨逊那样,“学会生存”,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勇敢地战而胜之;“我”甚至还想将来将这本书送给儿子,大概也是认为这本书是“男孩子必读”,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鲁滨逊那样,做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三代人的心意组成了文章的意脉,或显或晦,但读后自能明白,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精心构思,富有艺术性啊!

二是故事形式,充满情趣。

本来,介绍一本中外驰名的小说,往往要以说明为主,但作者也许考虑到读者是儿童吧,所以采用了故事形式,以“我”读的这本书的由来开篇,写爷爷和爸爸推介赠送的心意,并且由“我”阅读的感受理解交织成文,尤其是末了“我”想仿效爷爷、爸爸将书传给儿子,平添了无穷情趣。(汤 玲)

相关小说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科普 / 全本
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黄维民,冯振东
28万字2018-12-22
易经与人生的大智慧 科普 / 全本
易经与人生的大智慧
孙三宝
本书作者从易经的每一卦中挖掘出来若干感悟,阐述了64个实用而精妙的人生大智慧,让读者在解读易经的同时,走向人生的成功。
21万字2018-12-20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科普 / 全本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õ
本书由作者梅玫编著的《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自然灾害》。
15万字2020-07-15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科普 / 连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曹长盛主编
23万字2019-01-04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科普 / 连载
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朱启臻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来受到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中国农业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重要措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1999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正式立项,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与模式研究”列为研究项目。本书从乡村建设运动开始,纵向考察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经验教训,同时横向考察了近些年各地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24万字2019-01-04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珍 科普 / 连载
华光礁Ⅰ号沉船遗珍
山西博物院,海南省博物馆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出土的文物以及出土的过程,反映了唐宋以来中国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海域部分的商道情况,以及反映了当时中国和海外的频繁交往以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5万字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