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10 轮椅上的霍金(1 / 3)

教材分析

“题解”

这是一篇人物介绍。

“轮椅上的霍金”,这一标题具有特定性,而且新奇引人:

标题的中心词是“霍金”。这是一位驰名世界的科学家,著有《时间简史》,被人们誉为“宇宙之王”。他致力于研究时间的始终,致力于研究“黑洞”,发现并推论“黑洞”的相关情形。自然,“黑洞”是演变到最后阶段的恒星,由中子星进一步收缩而成,有巨大的引力场,使得所发射的任何电磁波都无法向外传播,变成看不见的孤立天体,人们只能通过引力作用来确定它的存在,这就是称为“黑洞”的由来。这是一个高深的科学问题,我们只要知道一点就够了,不必钻牛角尖,因为标题告诉我们,本文介绍的是霍金的相关情况,不是科学研究的某一专题。

标题的修饰语是“轮椅上的”。这提示我们,霍金大概无法用双脚、双腿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

坐在轮椅上还能有什么作为?霍金坐在轮椅上学习、工作、研究,成为科学巨人,这就使他不同于一般的人,而成为特定的一个!

“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以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的生平事迹,赞扬了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抒发了由衷敬仰之情。

全文十二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二自然段):点明所要介绍的对象。

先以“他”出现,突出“他”坐在轮椅上的时间是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完成——这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接着点明“他”的成就:撰写了《时间简史》,影响深广。

最后再道出“他”是谁。“宇宙之王”的称号出人意料,极大地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段(第三至四自然段):具体介绍具有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霍金。

先叙写霍金遭逢的残酷命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不幸患病瘫痪,长期禁锢轮椅之上;

因患肺炎做手术,被剥夺了说话功能;

病痛使他的身体彻底变形;

不能写字,看书阅读也必须依赖机器和别人帮助。

——命运对霍金多么残酷。正因为如此,霍金下面的成就才令人刮目相看。

继写霍金与残酷命运斗争,取得了科学上的巨大成就:

打破医生只能活两年的断言,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

他的思维飞出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深处黑洞;思考宇宙起始,时间尽头;发现黑洞的蒸发性,推论黑洞的大爆炸;建立了美而科学的宇宙模型。

他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成为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

——霍金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成就是处在世界前沿,令人瞩目的。

第三段(第五至十二自然段):生动展示霍金的日常安排和他对命运的看法,表现了他的人格力量。

这一段可从两个方面理解——

先介绍霍金的日常安排:

不愿被人顶礼膜拜,宁愿一个人静静思考宇宙的命运,所以挂出了与众不同的木牌。

坐在小屋,安静工作,喝着午茶,交流看法,以微笑回答学生质疑……

——如此日常安排,排除种种干扰,绝不是哗众取宠,显得平静、规律,令人折服。

继突出关于命运答问的典型事例:

作品巧妙过渡到典型事例。

年轻女记者发问——命运残酷,不认为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霍金微笑作答,表达了乐观态度。

人们热烈反应,表示敬意。

——突出了霍金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推出霍金命运残酷科学成就生活强者人格力量,文字有限,内涵丰富,霍金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生动体现。

“字词推敲”

“现在,这已经成了他的标志性形象。”句中的“标志性”一词,本指表明某种特征,用在这里除了表明病魔已使霍金的身体彻底变形,还表明已经定格在固定样式上,无可改变,这就进一步表现了命运对霍金的残酷,对如此标志性形象,霍金是不需要同情怜悯的,但我们反而会产生敬意。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唐突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默。”句中的“唐突和尖锐”各有所指:“唐突”,指不合时宜,带有冒犯尊严之意,直白说是不礼貌;“尖锐”,指敏锐、深刻,因为命运对霍金实在太残酷了,通常讲来,是会有遗憾不平的,女记者的问题应该说是切中症结的。因此,一时之间才使大厅内一片静默。

“句子含义”

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平摊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这一句表现了霍金阅读文献时超越常人的艰难程度,尤其是后边的一个比喻,“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令人想见了蚕吃桑叶的情景,一点点一点点地移动,一点点一点点地啃,但持之以恒,桑叶也会被啃光,这不仅表现了霍金阅读的艰难,而且表现了霍金的不畏艰难的非凡毅力。

比起整天被人众星捧月般的顶礼膜拜,他宁愿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宇宙的命运。

——霍金身残志坚,获得了巨大成功,相应地带来了无上荣誉,如果换一个人,也许乐意被人们顶礼膜拜,陶然欲醉了,但是霍金对此漠然视之,一个“宁愿”表达了选择,他选择了一个人静静思考,关注他的研究课题,这种不尚虚荣,追求真谛的精神,正是一个科学家崇高品质的体现,令人钦佩。

如果有学生对他的理论提出质疑,他立即会给一个咧嘴笑容。

——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对于导师往往崇拜有加,奉行如仪,少有质疑的,霍金的学生却敢于质疑,暗示了霍金平时就有民主作风,学生的质疑令他高兴,证明他们在思考、在进取,并不盲目服从,霍金“立即”给予一个“笑容”,除了高兴之外,还兼有鼓励之意,像这样的导师何等难得!

“语段理解”

描写典型事例亦即围绕命运不公的问答,是一个重要语段,表现了霍金对人生、对科学的态度,发人深省。

先提出问题: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这一问题的提出,既唐突,又尖锐,带有反诘的语气,对于命运是怨天尤人,或者干脆屈从,还是奋起抗争?不同的回答会考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继作回答。

——霍金面对如此问题,脸上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表明对他并未造成刺激,也无反感,安然自在,大概早就思考过了。

——霍金的回答分为三层:一是手指能活动、大脑能思维,命运没有完全剥夺,而能活动、能思维就能工作、能研究,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二是有理想、有互爱,表明霍金确立了终身追求的目标,成为强大驱动力,而爱别人、被人爱,证明霍金并不孤寂,因为爱是温馨宜人的。三是感恩之心,表明他不仅不抱怨命运的残酷,反而怀有感恩之心,感什么恩?能活动、能思维,有理想、更有爱,命运的赐予已够仁慈了,感恩之余自然更应奋发图强……这个回答多么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