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练习1(1 / 3)

教材分析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了五道题目,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语文与生活。

2. 诵读与欣赏。

3. 写好钢笔字。

4. 口语交际。

5. 学写毛笔字。

“训练重点”

1. 语文与生活。

本题是有关汉语拼音中的轻声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轻声在普通话里有一定的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读、用含有轻声的词语。

本题设计为三个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时,教师先针对本单元所学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妻子”的读音让学生读题,由于课文刚刚学过,学生一般会认识到“子”不能读轻声。教学的重点是由此引入到轻声的复习和教学,教师可将以前学习的轻声的有关知识做一个复习小结,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知道轻声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第二部分安排了六个词,这六个词由于词尾读或不读轻声而各自产生两个词义或词性不同的一组词。这里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区别出不同点以及了解产生不同的原因。第三部分的教学是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词义和词性,再选择用或不用轻声的词语。具体教学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小结,学生基础较好的可以提一提古今字词的读音和用法的区别。此外,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这样的词语,把学习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2. 诵读与欣赏。

本题安排的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爱我中华》。这首歌传唱很广,真切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情感。本题的教学旨在通过对本单元的一个重点训练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教学后,进一步认识、了解祖国,同时也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感知。

这首歌词刚健、有力,情感丰富。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能够欣赏到歌词中饱含的情感。对于整首歌词,让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不须多讲,更不要旁征博引。学生读得多了,背得多了,慢慢就能理解并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时,要注意歌词的音乐性,让学生由音到义来欣赏。

3. 写好钢笔字。

本题旨在训练学生在看清行款布局、每个字的间架,仔细琢磨每个字结构上的特点后,再进行描红。该题选自本单元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示儿》。教学时,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特别要注意古诗的行款布局和“家祭”、“乃翁”等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在格子中的位置、大小、间距及和其他字的搭配。注意到以上这些以后,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按课本上的格式和排列顺序进行描红。教师应注意把指导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的行款布局和写字时的起笔、运笔、收笔上,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写字的姿势。

4. 口语交际。

本题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任选一个自己了解的民族,向同学们作介绍。旨在通过介绍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民族。教学时,可让学生课前做些准备。学生在作口语交际时要注意有条理、有重点地介绍,可以较全面地介绍,也可有侧重地介绍。训练时要注意口语表达的语气、语速、语调。每次介绍后,教师应要求学生互相交流看法,以达到让大家共同提高的目的。

5. 学写毛笔字。

本次练习安排的例字是:陪、将。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属于左窄右宽型,右半部分是主要部分,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二。

“陪”字的左半部分应写得窄而长,让右边多一些空间。横撇弯钩顺锋起笔,向右中锋行笔,至转折处略顿,提笔向左下撇去,再换锋向右下渐按运笔,呈弯势,驻笔,提笔向左上出钩,不能写得太大;竖画用垂露竖,挺直微向右倾,以求左右相向。右边尽量与左半部靠紧,上下两部分的中心要在同一垂直线上。上边的“立”字两点、两横的写法要有区别,后一横要写在中线上,略微长一些;下面的“口”的外形为倒梯形,不能写得太大,宽度与“立”的最后一横相近。注意左右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底部不齐平,左边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