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十一节 善巧生存之道(1 / 2)

各位有没有想过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在这里?我所遇过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有百分之八十都告诉我,他们有这样的疑问。但对这些人来说,很难寻找答案,只能猜测。既然不知道自己是谁,更不会知道别人是谁,那么别人的痛苦、生死、快乐也与自己无关。也因此,自己要给别人快乐或伤害,都是根据自己喜不喜欢的感受来决定。

如果一个人希望自己过得好,而且认为只要能达成目的,过程中是采用何种形式手段都无所谓时,就会没有是非观念,会变得愈来愈恐怖。例如,从来不会思考其他动物是不是快乐,只想到要怎么烹调才会好吃,而从没想过一刀砍下去它会不会痛。这个问题又出在,我们如果砍人,人会叫痛,而动物叫痛,我们却听不懂,所以根本不会站在动物的立场去思考。也因此,人会产生一种想法,认为动物生下来就是人类的食物。至今,仍存在把动物杀来祭天的情形。

我们不去了解每个生命对痛苦的感受,就是因为不尊重生命。而不尊重生命的原因,在于不了解轮回,或不认为轮回存在,或对轮回的存在半信半疑。如果我们确信有轮回,就不会这样去对待其他生命。当我们能用智慧作反省,就是有福报的众生。六道轮回里,唯一有解脱机会的是人类,因为人类有反省的能力。反省在佛教里称为忏悔。忏悔是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改过向善。通过忏悔,生命才能愈来愈珍贵,才能认清我们的生命为什么比别的生命珍贵。其珍贵之处,在于我们有能力了解其他生命的喜怒哀乐。

因此,我们要懂得珍惜自己得之不易的生命。当我们得到暇满人身,需要面对的是什么?从一生下来就要面对“老”,“老”就是变化。不同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有前后顺序,但离开这个世界却不是照年龄长幼排序的,棺材里躺的不一定是老人。每个人都希望长命百岁,但那需要相当大的福报。想要累积延长寿命的福报,关键就在于尊重生命。

在佛教观念里,寿命能不能延长,和是否尊重生命有关系,也就是要尊重他人及其他生物活在世界上的权利。

人的本质,具备佛性善良的一面,也有因烦恼污染而像魔鬼的一面。人基本上喜欢善,喜欢爱与被爱,喜欢关怀与被关怀。虽然喜欢,却不代表都做得到,原因在于本具的光明智慧和慈悲被恶性习气所污染。就是因为贪、嗔、痴、慢、疑等无明的污染,所以我们的心一直在做两种选择,一种是吸收正面的部分,一种是吸收负面的部分。无始以来的轮回中,我们已经很习惯负面习气,而正面习气却是我们不习惯、需要不断培养的;也因此,我们吸收不好的妄念、杂念,比起吸收正面的习气,速度会快很多。

今生有些业力是前世所造成,佛教称为定业。在今世生命发展的过程中,自己内在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不同的信息也会让心的习气不断累积增长。在生命持续老化的过程中有很多起起落落,当负面伤害愈来愈多时,我们往外付出的也会是负面的。如同有香味的花朵会吸引漂亮的蝴蝶、蜜蜂,发臭的腐肉吸引的是臭虫,人心也是如此。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一个人学会往正面发展,例如有宗教信仰,就能学会宽容,学会了解别人的心,尊重别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如果来到这个世界时,父母是自私、没有包容心、行为举止非常恶劣的人,那么这个小孩长大后也很可能是这样的人。

人在长大的过程中会有两种力量影响他的发展,一个是前世的业力,一个是后天的培养;也就是说,与生俱来的业习和今世教养的共同力量,决定他的业力会往什么方向发展。而当我们的经济、能力、文化水平到了一定层次,成长的环境也不错,在种种福报具足时,会渐渐不去珍惜,直到失去时才知道这些有多可贵。就像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彼此的见解不同导致无法包容自己的亲朋好友,纷争不断。像这样,又怎能家和万事兴?把一个不是很重要的理念看得比人的生命、亲情还重要,这是疯子玩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