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东方 都市 西方 武侠 架空 科幻 网游 悬疑 古代 幻想 都市 总裁 青春 唯美 文学 经典 经管 生活 婚姻 科普 纪实 亲子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其他
首页

新安魂曲(2 / 3)

小涵宇很高兴,自己的发言看来已征服了曾郁老人,他一年的准备总算没有白费。下面他的阐述就属于“扫尾”性质了。他说:环宇航行还有一个最大的技术难点就是飞行的定向--怎样才能一直向“外”飞,而不会在中途转向,以保证飞船精确地返回起点,回到地球。但是,相信一百年后的计算机能根据星座图处理这件事。再一个难点是经费,据他估计,环宇航行的实现要投入五百亿元。这当然是一笔十分庞大的投入。“但是,”他诚恳地说,“这笔钱值得!中国的国力已经很强盛,百年之后,国民经济总产值估计要达一百万亿元。而且,五百亿元是在百年之内逐次投入,每年开支只占当年国民经济总值的很小一部分。曾爷爷,我总觉得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太小了,很大程度上要怪我们的民族素质。汉民族是一个陆地民族,不崇尚冒险,我们在历史上错过了很多机遇。我想,这次该中华民族带头了!”

他结束了他的布道式发言,急迫地盯着曾老,等待他的回答。曾郁确实很感动,一个县城的十几岁男孩竟有这么博大宽广的胸怀,这么宏伟的设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代表一个民族向上的心态。不过,作为一个严谨的技术专家,他不会这么轻易被说服。只能说,孩子的大体构思是正确的,但其中还有不少粗疏之处,而任何一处忽略的难点都有可能耽误上百年的进程。比如飞船舱内大气的泄漏。再好的密封也会有轻微的泄漏,去月球完全可以忽略这一点,但对于长期飞行的飞船来说,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飞船一旦离开地球,就不会再有氧气的补给。他思索了一会儿,单刀直入,点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孩子,你的构思很宏伟,设想也比较全面,不过……你已说过,这是一个长达数百亿光年的旅程,即使是光速飞船也要耗费数百亿年。你也说过,光速飞船的乘员可以在三十年内完成环宇航行--但飞船外的人呢?他们仍过着正常的时间。几百亿年后,我想太阳系和地球肯定已毁灭了吧,估计宇宙也灭亡了。那时,探索飞船如何‘回来’?回到哪儿?如果他们只能回到正在走向热寂的宇宙,这样的航行有什么意义呢?”

小涵宇对这个诘问胸有成竹,目光炯炯地看着老人,答道:

“我研究过麦哲伦环球旅行的历史。据史书记载,麦哲伦的决心和信念完全基于一份错误的地图,那张图在南纬52°画了一条根本不存在的海峡。他原想经过这道海峡完成环球航行的。但麦哲伦很幸运,他终于找到了一条真正的海峡,越过美洲,进入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纵观人类历史,理论常常落在探险和探索之后。现在去说宇宙的热寂还为时过早,不如横下心来去干这件事,再观察它到底带来什么后果。而且,假使宇宙热寂说是正确的--为什么不放一条光速飞船去逃生呢?宇宙中有各种各样的星体,有主序星,行星,白矮星,中子星,类星体,黑洞,但没有一个实体能达到光速。能达到光速的只有光子和中微子,它们的寿命是无限的。如果我们能用人工的方法造出一个非常接近光速的实体,也就赋予了它几乎无限的寿命。说不定它能活过宇宙热寂,把文明播到下一个宇宙呢。想想看,即使不考虑环宇航行,单单‘光速飞船’本身,也值得我们做下去。”

曾郁再次对他另眼看待,这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心胸竟这样开阔,甚至可以说他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功利,立足于宇宙文明之上了。当然曾郁并不是赞同他的观点,至少说,要谈光速实体,在21世纪恐怕太早了。他爽朗地笑着:

“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我很高兴今天能认识你这位小朋友,聆听了一段不寻常的见解。不过,花五百亿元去造一艘环宇飞船,恐怕不大现实。我们国家还很穷,百废待兴,有很多更需要钱的地方。比如,西北沙漠化的根治,黄河这条‘悬河’的治理,环境污染……你说的应该是下一个世纪的计划了。”

小涵宇有点着急了:“不不,曾爷爷,我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美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搞登月计划时,国力还不及我们现在的国力;那时,登月车所用的电脑,还不如早已淘汰的386呢。一个民族只要具备一种信念,定出一个共同的目标,造出一种气势,就能转化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你说对吗,曾爷爷?”

曾郁无奈地说:“很好,孩子,你的热情已经快把我说服了,但五百亿的开支不是我能决定的,连国家总理也不能单独决定。这样吧,你可以把你的建议写成书面材料,我负责把它转交给有关方面。”

小涵宇马上从书包里掏出一叠材料,恭恭敬敬地交给曾郁。材料打印得很整齐,封面上写着“关于立即着手开始环宇探险的建议”。他认真地说:

“曾爷爷,我相信你,你一定会把我的建议转给国家领导人的!”

“我一定会的。再见。”

从把建议书交给曾爷爷,周涵宇就急迫地等着回音,但建议书从此石沉大海。多少年后他才知道了原因,并不是曾爷爷轻诺寡信,而是他年事已高,第二天就突患中风,虽然被抢救过来,但神志已经不清楚了。从此他就与轮椅结伴,用茫然的目光看着这个他已不能理解的世界。有时他会紧皱眉头努力回想,回想似乎有一件未了之事,一件他许诺过的事,一件不该忘记的事,但他终于没能回想起来。这使他十分烦躁,他一直口齿不清地向亲人诉说,发脾气,但亲人们不能理解他的意思。

只有他的前秘书猜到了他的心理,但一直没有说破。在秘书看来,那份建议纯粹是白日梦话,是神经不大正常的人写的,他不理解曾主席竟然答应替男孩子转交!秘书相信,一旦这份建议真的转交给有关方面,那些人肯定会表面恭敬内心怜悯地看着曾老:是不是老人已老糊涂了。

秘书不愿曾老的名誉受损,所以,他把这份建议悄悄送进了碎纸机。一直到四十多年后,秘书也变成一位耄耋老人时,他才向周涵宇说出了自己的忏悔。那时,“环宇探险”事业已经在全国深入人心了。

3.航程

飞船里仍保持着二十四小时的节律,保持着北京时间。早上六点,当地球上的太阳开始升起时,飞船天幕灯开启并缓缓加强,在飞船内营造出白天的气氛。三名乘员都按时起来锻炼,有时晓东比较贪睡(他毕竟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小星就会敲着他的门喊:太阳出来了!白天是两个孩子学习的时间,晚上六点半,天幕灯缓缓变弱并熄灭,乘员们把居室灯打开。这样的灯光转换实际上毫无意义,但飞船上的人认真地做着,就像是执行某种宗教仪式。

他们以此来保存对地球生活的记忆。

飞船一直是背对太阳而行,现在离太阳已有0.23光年,阳光微弱多了,但是太阳光仍不屈不挠地推动着巨大的光帆,给飞船提供0.4g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在飞船内造成了较弱的重力环境,在他们的感觉中,飞船一直是向上飞,太阳却永远藏在地板之下。

飞船速度已经达到0.2Vc(光速)。这个速度还太低,冲压式动力系统还不能起作用。由于速度远低于光速,由速度引起的时间缩短效应也不显著,所以,这一段航行将是整个环宇航行中最难熬的一段。按预定的航向,飞船将直奔小犬星座的α星(又名南河三,星等0.37,距地球11.3光年),在那里做第二次重力加速,并借助于南河三的强光驱动光帆。之后开向双子座的β星(又名北河三,星等1.16,距地球35光年),然后奔向猎犬座的α星(又名参宿四,星等0.41,距地球520光年,它是一颗变光星),在双子β、猎犬α星附近再来两次重力加速。其后要穿越猎户座大星云(距地球1500光年),因为对于冲压式飞船来说,含氢的星云是最好的燃料补给站。穿过猎户座星云后,飞船的速度就非常接近于光速了,此后飞船不会再走曲线,而是直奔一百五十亿光年外的一个类星体而去。

那时,飞船上的时间速率将非常接近于零,乘员们将在眨眼之间穿越一个星系,将在一呼一吸之间目睹一个星系的诞生、成熟和灭亡。那时,他们将具有上帝的视野。

但目前,他们只有耐着性子,任凭“夸父号”飞船在茫茫宇宙中缓缓地“爬行”。窗外永远是暗淡的天幕、不变的星空,各个星体都安静地待在自己的原位,似乎一万年都不准备挪动。这个一成不变的航程太乏味了。地球上修高速公路时,在过长的直路上有意要加几个转弯,为的是防止驾驶员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下打瞌睡,现在,小东和小星真切地认识到,这个规定太对了。

尽管两个高智商的孩子都拿了十四个博士学位,他们对学习抓得仍然很紧,光盘里有学不尽的知识,如果对于纯粹的学习厌烦,还有希尔伯特的几个经典数学难题在等着你哪。他们学得很自觉,因为,当他们在航程上面临什么突变,需要做出抉择的话,什么知识都是有用的。何况,这也是克服旅途烦闷症的最好办法。想想中国的学生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在长达二十年的学习生涯中不也是基本与世隔绝吗?想想这些,两个孩子的心理就平衡了。

飞船的操纵反倒无事可做,是由电脑图林先生直接操纵。飞船的航行基本是固定程序,不可能停靠,不可能减速,尤其是速度接近光速后不能减速,因为那时的减速要耗费巨额能量,而飞船上储存的重水只够一次减速之用,也就是在返回地球时用。“如果途中遇到外星人怎么办?”两个孩子在接受培训时教师曾问,答案是:只有对外星人的存在确认无疑,而且确认外星人的科技水平可以向飞船补充燃料,这时才能下达飞船减速的命令。对于光速飞船来说,要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不是一件容易事。

晚上七点是与地球通话时间,晓东打开了通话器,其他两人围在旁边。估计与地球的联系很快就要中断了,至少是单向中断,因为飞船上的电台功率较小,无法飞越几千亿公里的距离。现在,三个人都珍惜与地球的每一次通话。

电波中传来老地球的声音,虽然已比较微弱,但还相当清晰:

“地球北京天文台向‘夸父号’呼唤,你们2087年6月8日发回的电波已收悉,现在是地球时间2087年10月10日19时3分20秒。据我们测定,你们离地球已有0.23光年的距离,并精确保持着预定的行进方向……”

谢晓东迅速计算了一下,扣除回电所耗费的时间,截至地球发出这封回电时,飞船的时间已比地球上少了三天,他简短地告诉周爷爷:

“我们比地球人已年轻了三天!”

接着,电波中介绍了地球上昨天的要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终于捐弃世仇,共同成立耶路撒冷合众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海底隧道昨日正式通车--南极冰山发生大面积塌方……

谢晓东向地球汇报了今天的航程和飞船上的生活情况。下面是与家属通话时间,这是三个人最为珍视的时刻。可惜,由于距离的遥远,一方的通话,对方要在四个月后才能收到。所以,这不是通话,而是互不相关的陈述。双方都意识到,连这种打了折扣的联系也很快就要中断了,永远地中断了,所以,说话中难免涌动着悲凉的潜流。狄小星的妈妈说,家里一切都好,小星最喜欢的小猫白点子昨天下了四只猫崽(当然这已是半年前的事了)。谢晓东的父亲说,他和晓东妈刚刚庆祝了二十五年银婚纪念,家宴中还特意为晓东摆了一副碗筷。最后通话的是周涵宇的儿子。这是儿子的第一次通话,所以老人很激动,手指微微颤动着。儿子的话很简单,仍多少透着生疏,但他以尽量亲切的语调向爸爸问了好,祝爸爸长寿。还说你的重孙子昨天刚刚出生,为了纪念曾祖爷爷,特意取名为环宇。

周涵宇的眼眶中涌出热泪。两个孩子在旁悄悄观察着,既为老人高兴,也为他可怜。老人与妻儿的不和是众人皆知的,他妻子早已去世,离开地球这么多天,儿孙们竟然没人与他通话。所以,每次同家人通话时,晓东小星都生怕刺激了老人。谢天谢地,今天他的儿子总算良心发现了!晓东把话筒递给老人,轻声说:

“爷爷,你给家人说几句吧!”

老人嗓音颤抖地说:“儿子,谢谢你的通话。爸爸这一生亏负你们太多,请你们原谅我吧。问全家好,替我亲亲我的重孙子。”

他把话筒递给狄小星,小星说:“以下是狄小星同家人的通话。爸、妈,我们这儿一切都好,请转告我的心理老师雷英,他所担心的心理幽闭效应并没有出现。因为飞船上现在有一个慈祥的老祖父,他每天都给我们讲地球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冲淡了旅程的寂寞。我们真庆幸他能上飞船,我们希望他能活一百岁,二百岁,永远陪着我们!”

听着这些孩子气的话,周涵宇笑了,把小星揽到怀里。

通话完毕,两个孩子立即围坐在老人身边,“爷爷,今晚讲什么?”

老人抚摸着他们的脑袋:“你们说呢?”

“讲各地的小吃!”“讲各处的景点!”“讲地球上的笑话!”

“行啊,行啊。”老人既欣慰,也对孩子们心生怜悯。为了承担环宇航行的大任,几百个孩子从八岁起就过着基本封闭的生活,进行强化学习和锻炼。经过一轮又一轮残酷的淘汰,只剩下小星和晓东两人。这两个孩子没享受到童年欢趣,他愿意为他们补上这一课。

“今天讲讲地球上的野草,你们愿听吗?好,我就介绍几种中国北方常见的野草。有一种叫节节草,茎是一节一节的,细叶,附地生长,其根部是白色的,和茎部一样成节状,有甜味。这种草生命力很强,你把它连根刨掉再埋进土里,它的茎部就会变成根,顽强地探出头来活下去。还有一种野草叫马齿苋,叶子肥厚,像马的牙齿,可以做菜吃,略带一点酸味儿,但味道很可口。这种菜的生命力也很顽强,把它拔下来晒上四五天,叶片的绿色都不会变,种下去照样能活。另一种叫酸豆秧,十字形的叶片……”

虽然他讲的是平淡无奇的乡间杂草,两个孩子也听得津津有味。

深夜,铃声突然刺耳地响起,电脑图林先生自动打开屏幕,用合成声音高声喊:

“谢晓东先生,狄小星小姐,快起来,周先生心脏病发作!”

狄小星第一个跳下床,另一间屋子里,谢晓东也跳下床。他们赶到周爷爷的卧室,见周爷爷面孔苍白,呼吸急促,心电监视仪上显示着极不规则的波动。两人都经过严格的医务训练,立即投入紧张的抢救,为老人注射了强心针。少顷,老人慢慢地睁开眼睛,看到晓东正在寻找血管为他打吊针,便虚弱地说:

“晓东……不必为这具破躯壳浪费药物了,飞船上药物有限……这辈子能死在飞船上我已经满意了……”

谢晓东止住他:“不要说话!--请服从医生,配合治疗。”

这会儿,两个孩子已完全脱去孩子气,行动干练自信。周涵宇欣喜地想:不愧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宇航员啊,我即使死去也放心了。

他在药物的催眠下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醒来,见小星在房间里值班,伏在床边睡得很甜,周涵宇怕惊醒她,小心翼翼不敢稍动。但狄小星还是立即醒来,俯身问:“爷爷醒了,你感觉怎么样?”

“我已经完全恢复了,小星,快点休息吧。”

“不,我不困,我现在给你拿早饭。”

两个孩子围在他的病床边吃了早饭,仍是千篇一律的太空流食。在飞船的食物封闭循环中,如果想实现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美食,则机器的结构过于复杂。为了环宇飞船早日上天,乘员们不得不放弃了口福享受。在早年的宇航训练中,晓东和小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食品,所以他们吃起饭来并不觉得是吃苦。老人看着他们,泪珠悄悄溢出来。

“爷爷,你怎么啦?”

“没什么。”老人掩饰着,“大病之后一时的感情脆弱。孩子,你们选择了这条人生之路,不后悔吗?”

“不!”两人同声回答,谢晓东看看小星,笑着说:“爷爷,知道我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吗?说来和你直接有关呢。”

“是吗?”

“我早就想把这件事告诉你了,我要完成我爷爷谢大成的嘱托--亲口向你道歉。”

老人困惑地说:“你说的什么呀,为什么要道歉?”

收拾了餐具,两人围在老人床边,晓东说:“爷爷,你为了环宇飞船,从二十五岁起就在全国演讲募捐,整整奔波了五十年。还记得第一次募捐是在什么地方吗?”

“当然记得,是在我家乡附近一所小学,菩提寺小学。”

“你还记得第一个捐款的学生吗?”

老人坐直了身子,急急地说:“记得!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我还记得他的样子,是个又黑又瘦的男孩子,额门特别高,他……”

晓东笑了:“难道你没有发现我的大额门吗?他是我爷爷,谢大成,飞船上天前他已经去世了。”

老人定定地看着他,百感交集,喃喃地说:“对,你和他很相像,这已经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

“我爷爷是环宇事业的铁杆支持者,我爸爸、妈妈也是。如果可能,你们都乐意当‘夸父号’的船员。他们都没赶上,我赶上了。我这辈子是在环宇之梦中长大的,你想我会后悔吗?”

小星说:“我也是一样,爷爷,我从小就是你的崇拜者,能和你在一条飞船上,你不知道我们有多高兴!昨天晚上你把我们吓坏了,以后你可不许再犯病,要陪我俩一直走完整个航程!”

老人发自内心地笑了:“好的,好的。放心吧,咱们的飞船越飞越快,死神追不上啦!”

4.第一名捐款者

菩提寺小学在一片浅山区,当二十五岁的周涵宇把它选为募捐第一站时,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如何选中的,是天意,还是偶然。小学比较贫穷,教学楼虽然刚刚翻盖过,但建筑粗糙简朴,学生们衣着式样也比较陈旧。他硬着头皮找到校长,一个刚过三十岁的瘦削男子,戴一副近视镜,面相很和善。周涵宇红着面孔讲完来意。他知道自己的设想对一般人来说过于玄妙,很可能会被人当成骗子。王校长耐心地听完,仰着头思索片刻,又盯着周涵宇看了一会儿,忽然出人意料地说:

“行啊,给你一个小时。”他补充一句,“中国孩子还是要有一点梦想的!”

周涵宇猛然拉住校长的手,热泪“刷刷”地流下来,他哽咽着,仅仅说出两个字:

“谢谢。”

下午课外活动时,一百多名小学生集合在操场上,主席台是一张课桌,上面放了一个粗糙的捐款箱,是用硬纸箱临时糊成的。周涵宇望着一百多个人头、一百多双眼睛,口里发干,心“扑通、扑通”地跳着。自从十四岁那年他把倡议书交给曾郁爷爷后,就一直盼着回信,但倡议书石沉大海。此后,他把一封一封的倡议书寄给有关单位,仍如泥牛入海。他并不怪罪有关单位的掌权者,毕竟“环宇探险”的想法太超前,太胆大包天,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太大。曾郁老人说得对,中国百废待兴,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但他没有停止努力,他决定改变方法,从下面开始,先感动老百姓,再去推动上层。今天,是他进行募捐的头一次讲演,但愿它能成功。

他终于镇定自己:“同学们,”他开门见山地说,“人类天生具有探索与探险的天性。人类是在东非诞生的,大致在二十五万至三十万年前,他们开始沿非洲东部向北迁徙,经过西奈半岛,中东,进入亚洲;又向北扩展,大约在三万五千年前,进入欧洲,并在各地区进化出黑人、黄种人、白人等各色人种。大约在两万至四千年前,几支属于蒙古人种的部落(一说是日本岛的绳纹人和阿伊努人)先后跨过辽阔蛮荒的西伯利亚,经过串珠似的阿留申群岛,进入北美。随后,迅速向南蔓延,在美洲大陆上留下了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和玛雅人的足迹。大致在同样的时代,马来半岛上的土著民族也向大洋洲扩张,使人类的足迹遍布大洋洲的各个群岛、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形成了众多的岛屿土著民族。你们在历史书上知道,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库克发现了澳洲。但实际上,这只是人类的第二次发现,早在数万年前,人类就发现了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这些发现都是由不知名的英雄们完成的!”

相关小说

名片 文学 / 连载
名片
孙守仁
0万字2018-12-22
西部牛仔 文学 / 连载
西部牛仔
铁嘴
0万字2018-12-22
笑着·活着 文学 / 全本
笑着·活着
刘琦
作者在经历了疾病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后,他调整心态,反思从前错误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乐观和幽默的自嘲泰然处之,并时刻感悟着重生后的蜕变与励志。
16万字2018-12-22
爱满中国 文学 / 连载
爱满中国
董竞一
21万字2018-12-22
当代学人精品——唐晓峰卷 文学 / 连载
当代学人精品——唐晓峰卷
葛剑雄
《当代著名学者精品:唐晓峰卷》为“当代著名学者精品”书系之一。唐晓峰教授是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领域内的著名学者,学术功力深厚,涉猎广泛,在先秦历史地理和古代城市地理研究方面建树颇丰。本书将作者代表性的精品文章和论文结集出版,以体现作者学术特色和影响力,必然将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另附作者学术小传和著作目录。
24万字2018-12-22
雪线兰 文学 / 连载
雪线兰
邱海龙
0万字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