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居安思危是一种精英心态(1 / 2)

柳传志说:“你只要一打盹,对手的机会马上就来了。”联想集团有一种“虎视眈眈”的思维,从来不给对手任何可能赶超的机会。张瑞敏说:“一家伟大的企业,对待成就永远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此海尔集团始终谨慎对待未来,避免任何可能的风险。马云说:“我们要么是在危机中,要么在走向危机之中。”他充分表现了阿里巴巴的危机战略:时刻准备与危机战斗。李彦宏说:“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当所有人都看好搜索市场时,百度意识到了竞争的加剧,他们知道如不能及时调整战略来把握需求的变化,即便“强如百度”也可能被市场淘汰。在这些优秀人物的潜意识中,永远有一种危机感在蠢蠢欲动,他们可以看到繁荣背后的潜在危机。

你想成为下一个“诺基亚”吗

提起手机,中国大多数人想到的第一个手机品牌大概都是诺基亚。

应变思维:看穿情势的本质和隐藏的力量

作为曾经的手机行业巨头,诺基亚从1996年开始就雄踞市场份额第一位,并且一占就是14年,这种无法取代的市场垄断地位曾一度让其他各大品牌手机纷纷销声匿迹。直到2011年,智能手机崛起,面对新的操作系统诞生,诺基亚却突然变得就像一个耄耋老人,固守着陈旧古老的想法轰然摔倒于街市之中,取而代之的是冉冉升起的新星--苹果和三星。可以说,诺基亚的危机正是随着智能化的到来而出现的,连续多年的傲视姿态让诺基亚沉溺其中,丝毫没有察觉其他竞争者的追赶和创新,甚至于它对市场的新变化秉持了一种“视而不见”的麻木态度。直到巨浪袭来,这位心态高傲的芬兰巨人仍然在昏昏沉睡。其实,诺基亚早在2007年就该醒来。因为就在同年的1月9日,乔布斯带领自己的团队发布了一款足以改变世界的新手机--iphone,并且研发出了苹果手机独特的ios系统;也是同年的11月份,搜索巨擘谷歌也突然改变了市场战略,大开资源大门,与高达八十多家软件和硬件制造商合作,并联手电信运营商共同研发了一种兼容性更强的系统,自此安卓系统问世,除苹果外的各大手机终端厂商纷纷投入安卓系统的怀抱。2008年,诺基亚继续在自己缔造的“辉煌帝国”中庆贺,因为新发布的诺基亚手机依旧在市场中赚得盆满钵满。但此时,诺基亚在手机终端市场的份额已经开始出现异动,下滑趋势悄然而至。与此同时,谷歌与HTC共同研发的第一款安卓手机G1发布,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智能革新的格局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世界。然而,即使新潮流如热浪般扑面而来,再昏昏欲睡的人也该在此时觉醒,何况是领跑14年的商业巨人,但可惜的是,诺基亚仍然没有产生任何危机感,甚至对触屏时代的发展嗤之以鼻,诺基亚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我行我素,直到2008年年底,才小打小闹地尝试推出了一款智能手机5800,但其系统仍然是旧时代的S60V5.在ios和Android系统的面前,诺基亚显然已经out了。在之后的三年里,ios和Android齐头并进,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不断改进创新,其系统的不断发布越来越贴合用户的体验和需求,尤其是苹果,凭借出众的设计、人性化的客户体验以及乔布斯“教父”般的影响力,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就成功横扫全球;而安卓系统也因为其开放兼容的特点吸引了全球无数加盟厂商。到2011年,智能手机遍地开花,诺基亚被三星和苹果彻底挤出市场,2012年三星成功跻身前列,成了全球手机厂商新的NO。1.此时的诺基亚终于幡然醒悟。但这一切似乎太迟了,一代巨人诺基亚开始感觉无所适从,从佼佼者变成追赶者的角色变化也令其既不甘心又后悔不已。其实,诺基亚在2010年的时候有一次可以翻身的机会,因为它联合英特尔推出了一种新的系统Meego,次年又推出了一款很有趣的手机N9,这款手机一经投放市场,立刻受到好评,但可惜的是,仅仅维系了三个月,诺基亚却突然宣布放弃Meego。自此,诺基亚帝国开始倒塌,公司的市值每天都在缩水。在14年的霸主期间里,诺基亚的市值最高曾达到了3000多亿美元。到最后,诺基亚像个癌症晚期的病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市值一路狂跌到100亿美元不到。到了2014年,诺基亚变卖家产,将设备和服务业务卖给了微软公司,微软以“微软Lumia”作为新的品牌名称替代了诺基亚。自此,诺基亚正式从电子行业谢幕。对全球的企业家而言,诺基亚的失败具有很高的警示意义,很明显它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沉迷于往日的成就和风光,完全不具备长远的应变思维:看穿情势的本质和隐藏的力量警觉力,所以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输得一败涂地。我所强调的应变思维,就是时刻具备一种对危机的“警觉力”,一旦发现情况不对,立刻制订有效的战略决策。永远比他人“更早地醒来”,永远比他人“快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