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十五章 气质(1 / 2)

一、本章学习目的

1.明确气质概念;

2.理解气质的生理基础;

3.了解气质理论;

4.把握常用分类中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5.知道评定气质的主要方法。

二、本章基本结构

三、本章知识要点

1.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征。所谓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和行为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表现出的特征。

2.一般把知觉的速度、情绪和动作反应的快慢归结为速度方面的特点;把情绪的强弱、意志的紧张度等归结为强度方面的特点;把注意持续的长短、情绪的起伏变化等归结为稳定性方面的特点;把注意的转移、思维的变通、行为的弹性归结为灵活性方面的特点;把心理活动倾向于外物还是自身内部归结为指向性方面的特点。人们由于这些特点的不同,因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气质。

3.气质较多地受神经系统先天特性的影响,一般不以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为转移,表现的是一个人的脾气秉性、风格特色,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4.早期的气质理论主要在于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如我国《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说,国外的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较好地解释了气质的生理机制。

后来,气质理论讨论的焦点逐渐转移到对气质的动力特性、形成与发展、作用实质、内在结构的研究。如气质9个维度特性理论,气质类型及年龄特征理论,气质调节作用理论,气质的亚结构理论等,对于气质的实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5.关于气质类型的分类,最早提出的是希波克拉特的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分类,后来这成为最常用的分类。

荣格把人区分为内倾与外倾两种基本倾向,并且与各种心理机能组合,提出人格的十种类型。

艾森克根据内外倾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把人分成十三种类型,其中最典型的四种是:稳定内倾型、稳定外倾型、不稳定内倾型、不稳定外倾型,这种分类实际上是传统四分类的具体化。

苏联心理学家认为气质特性主要表现为感受性、耐受性、反应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内外倾等等方面,使气质的四分类有了测量的指标和更为精确的描述。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从认知风格维度提出了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的气质分类。

6.四种传统气质类型的主要表现是:

多血质:活泼,好动,动作敏捷,喜欢交往,反应迅速,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和情绪易变换,具有外倾性。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迟缓,沉默寡言,情绪发生慢而弱,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以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

胆汁质:直爽,大胆,急躁,精力旺盛,容易冲动,动作强而有力,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抑郁质:敏感,多思,柔弱,孤僻,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觉察细节,言行迟缓,呆板,具有内倾性。

现实生活中只有少数人具有以上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点,多数人的气质是属于混合型或中间型的。

7.评定气质特性和气质类型的常用方法有实验法、问卷法和行为评定法。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手段了解一个人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以评定他的气质类型的方法。问卷法是通过一个人对一系列标准化问题的回答评定他的气质特性和类型的方法。行为评定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观察、了解和评定一个人气质特点和类型的方法。

8.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心理特征,它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类型都有长有短,它不预定一个人性格发展的方向、能力的大小、活动的性质和成就的高低,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只具有从属意义。但气质使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各具特色,对不同的活动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因而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及特点对于因材施教、知人善任是非常重要的。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类型

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有三种基本特性,即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是指皮层神经元的工作能力及它们的耐力。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性是指这两种过程的相对关系,如果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强度相当,神经活动是平衡的,如果兴奋和抑制两者之一占优势就是不平衡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灵活性是指两种神经过程相互转换的能力。转换容易表明灵活,转换困难表明不灵活。根据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的不同组合,可把个体的神经活动分成不同类型。

根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可分为强和弱两种类型。弱型表现为两种神经过程都弱,抑制过程往往更弱。在普遍弱的基础上,平衡性和灵活性方面的差异不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弱型没有必要再作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