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八章 表象与想象(1 / 2)

一、本章学习目的

1.理解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2.明确想象的概念和信息加工方式;

3.掌握想象的种类及其作用。

二、本章基本结构

三、本章学习要点

1.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表象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直观性,但不及知觉映象鲜明、完整和稳定。表象是综合了多次感知的结果,具有概括性,但不及思维,表象所概括的只是事物外部的共有属性。表象是记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并且在人们的行为决策和行为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2.表象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道,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根据表象的创造程度不同,可以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3.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试图探明表象的贮存和复现的内部过程。

4.想象是人对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想象首先具有形象性,它处理的是形象性信息而不是语词符号信息,是由已有表象加工改组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具有新颖性是指无论何种想象的结果,至少是想象者本人未曾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甚至是现实中不存在或不可能有的事物形象。

5.想象主要是通过分析综合,形成新形象,也就是从已有的表象中分析出必要的元素,按照新的构思重新组合。想象的信息加工有独特的方式,主要有黏合、夸张、典型化等非逻辑的方式。所以想象与思维不同的一个突出特征是非逻辑性。

6.由于想象的基本材料来自表象,而表象来自感知,所以想象仍然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7.想象具有代替作用,补充作用,预见作用,动机和调节作用。

8.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想象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类。

9.无意想象分为一般无意想象和特殊无意想象。无意想象主要有代替作用。

一般无意想象是在清醒状态下,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特殊无意想象是在不甚清醒的状态下,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包括梦、药物和疾病引起的幻觉和妄想等。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因部分脑细胞“工作”形成奇特的神经联系而出现的无意想象,具有逼真性和离奇性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做梦。幻觉是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感受到了该事物的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妄想是对某种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荒谬想象并且坚信不疑。幻觉可以在过度劳累和药物作用的正常人身上发生,亦可以在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身上发生,但妄想一般发生在患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的人身上。

10.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换句话说,是将别人的词语组合或图样组合“翻译”成相应的表象组合,以形成一种他人已知个人未知的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是人们取得间接经验的重要方式,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补充作用。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条件是:能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将个人已有表象进行创造性综合以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预见作用。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是:具有创造动机,有丰富的表象储备,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符合个人愿望、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不要求人马上付诸行动去实现,由此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的理想,理想对人的行为具有定向、推动、维持等调节作用。一种是不符合实际、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空想,空想可以给人带来一时的心理满足(代替作用),但却会引出长久的失望和懒惰,对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