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七章 记忆(1 / 3)

一、本章学习目的

1.明确记忆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3.由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级信息加工和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三个阶段的分析,把握记忆过程的规律。

二、本章基本结构

三、本章学习要点

1.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积累和再现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就是人脑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提取和恢复的过程。记忆与感知不同,记忆是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运用原有经验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加工使其纳入认知结构的积极能动的过程,是保存个体经验的形式之一。

2.记忆在整个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人所有的心理活动,几乎都需要有过去经验的参与。记忆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接续的根本保证,它使个体当前的反映总是建立在以往反映的基础之上,由此个体心理才能由低向高得到发展。记忆是活动进行的重要保证,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反应要在刺激消失之后才发生,倘若人不能记住刺激,那就几乎什么事也干不成。所以记忆联结着人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学习、工作、生活须臾不可离的心理活动。

3.关于记忆的实质,刺激――反应理论认为,记忆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系形成、巩固和恢复的过程,记忆的条件是重复和强化。格式塔理论认为,记忆是人脑中留下的知觉过程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记忆痕迹会由于脑的组织作用或深刻或淡忘。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人脑对信息的编码、存贮和提取,其中存在着不同水平的信息加工及相应的存贮器,大脑可以把记忆信息用模拟表象、命题表象、符号表征等形式贮存起来。

4.记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记忆内容的特点可分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根据记忆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显性记忆、隐性记忆;根据记忆加工水平和保持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后两种分类对于深入研究记忆信息加工的内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5.记忆生理机制的研究是生理心理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关于记忆的部位有机能定位说、机能整体说和功能模块说。关于记忆存贮的生理单元有刺激痕迹、反响回路、突触结构、神经元内核糖核酸等多种研究。近些年,对大脑边缘系统海马部位记忆机能的研究又有新的发现。

6.识记是记忆的首要阶段,是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使其纳入瞬时、短时、长时记忆的过程。所谓编码就是将信息改变成为记忆者容易接受和记忆的形式,如将外界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电的刺激信息转化成视觉信息、听觉信息、语义信息以便于接受和记忆。识记中信息的编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刺激的物理特性进行编码,这种编码方式主要表现在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中,如视觉图像编码和听觉语音编码等。一种是按语义类别进行编码(或以语言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这种编码主要表现在长时记忆中。

7.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觉醒状态,识记的主动程度,加工深度,组块。

就识记的主动程度讲,一般情况下,有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无意识记。但当活动本身要求识记者对材料做深度加工时,无意识记可以达到和有意识记同等的效果。

加工深度指识记者对材料分析、理解的程度以及对材料编码、组织的程度。意义识记、归类、列提纲、系统化是提高识记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机械识记具有准确的特点,并且是幼年儿童的记忆优势,不可完全摒弃。

组块指人们生活中一个熟悉的记忆单位。组块的容量直接受已有经验的影响,因而组块对识记的影响实质是已有经验对识记的影响,已有经验越多,每个记忆单位(组块)所包含的容量就越大,记忆的速度就越快。

8.保持是记忆的第二阶段。识记经验的保持贮存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再造过程。人在贮存经验时,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观点重建识记内容,使它能成为认知结构中的牢固成分。因而在保持过程中,存贮的经验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记忆数量的回涨(恢复)和减少(遗忘),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记忆内容的简略或扩充、合理或歪曲。

9.保持阶段人们将记忆材料尽可能长时间地贮存在记忆中。长时记忆有多种组织形式:空间组织、系列组织、联想组织、层次组织、更替组织等。

10.遗忘是保持的反面,研究遗忘的规律以提高保持效率是许多心理学家关心的问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遗忘的进程,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最初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减慢。后人在艾宾浩斯研究的基础上,又发现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对遗忘进程都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