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一节 什么是强迫症(1 / 1)

“个案1”小芳在一家医院当护士。8个月前,姨妈患癌症去世,她非常伤心。此后,小芳总担心在医院上班会被传染上癌细胞而患癌症。每次下班后,总是反复地洗手十多次。回到家,需换掉所有的衣服和鞋袜,“避免把癌细胞带回家”。尽管科里的医生告诉她,癌症并不是通过传染致病的,但小芳就是不放心。后来发展到在医院不坐别人坐过的椅子,别人不小心碰到了她,她就会不停地洗手,直到认为洗干净为止。甚至每天洗手3~4个小时,手都被洗破了,每天如此“清洁”花去了小芳大量的时间,使她疲惫不堪,严重影响了工作。科主任严厉地批评她,老公也怨声载道,小芳感到很委屈,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个案2”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学财会的小陈发现自己要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完成功课,每次做完作业,他总是要反复检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毕业后到了一家银行工作,同事很快发现一般可以2~3小时完成的帐,小陈却需1~2天完成。因为他总是担心帐没有做对,反复地检查。不仅是在工作上,小陈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2个小时都出不了门,为此就整日不出门。寄信时反复检查信的内容,看是否写错了字,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单位领导只好让他回家“休息”。

其实,以上两位都患上一种叫强迫症的心理疾病。

在谈强迫症之前,先谈一下强迫现象:几乎所有的人可能都经历过强迫现象:例如,有时会有一首歌老在脑海里响起,或者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好,煤气是不是没关,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儿童、少年也会出现强迫现象,如儿童在马路上行走时,走4步必须跳1步才能继续向前走等。可以说人人都可能会有强迫现象,但如果这种强迫现象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不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就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强迫症是焦虑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状多样,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的某些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是没有现实意义、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患者为减轻强迫思维引起的焦虑,会表现出相应的强迫行为。如反复检查,不断地洗手。患者明知很可笑,但不做又担心。如此折腾,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和工作。强迫症持续时间长,发生次数频繁,自知不合理却又无法摆脱,给自身带来严重的痛苦。

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结合临床实践,估计我国的强迫症患者有500万~1000万,患病率为5‰~10‰。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