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三节 说话时要明白自己的身份(1 / 3)

越位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情,它打破了原有的正常秩序,给事情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预料的变数。如果你身为下属,在和上司说话时就必须注意这一点。如若不能很好地把握说与不说的分寸,必将会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造成不利影响。

1、纠正错误时要给老板台阶下

老板发出的正确而合理的指令,员工自然要认真及时地贯彻执行。但是老板并非圣贤,他有时也可能会发出不恰当的甚至完全错误的指令,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说错了话,办错了事。这时,作为他的下属,为了公司的利益纠正老板的错误是应该的,但不能不讲究方式方法。

人都爱面子,尤其是在众人面前的时候,老板更是如此。因为他要很好地驾驭自己的下属,就要很好地在员工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维护自己的权威。老板犯了错,员工对此进行纠正是必需的,但纠正时要注意给老板台阶下。只有这样,他才会欣然接受你的意见。

那么,作为下属,面对老板的错误,特别是老板错误的指令,应该怎么提出建议呢?下面的方法或许可以让你借鉴一二。

(1)暗示法

接到不恰当的指令时,若你觉得不能执行或无法执行,可先给老板以某种暗示,让其悟到自己的指令不甚恰当。有些指令不恰当,不是因为上司素质差、水平低,而是没考虑周全,或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没看到事物的本质。你稍加暗示,他可能就会马上意识到。

(2)提醒法

有些不恰当的指令,可能是因为老板不熟悉、不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也有可能是因为老板一时遗忘了。你及时提醒他,他认识到了,一般都会收回或修正指令。当然,提醒不是埋怨,也不是直通通、硬邦邦的批评,要讲究策略,语气上尽可能委婉些。

(3)推辞法

对老板不恰当的指令,有的可以考虑推辞。推辞要有理由,有的可从职责范围提出,有的可从个人的特殊情况提出。但不管从哪一方面,理由一定要真实和充分。推辞不是耍滑头,而是委婉的拒绝。

(4)拖延法

有些不恰当的指令,倘你唯命是从,马上付诸行动,那就铸成了事实上的过错。对这种指令,如果你暗示或提醒都不能点醒他,推辞也没多少理由时,那么,最好的对策就是拖延。拖延法是消极的,但对有些非原则性的不恰当指令,只能如此。你拖延了一段时间后,老板的头脑冷静了,或许有了新的认识,就可能收回指令,或让其不了了之。

另外,对那些明显违反法纪法规、政策条例的指令,毫无疑问,下属应当坚决拒绝和抵制,并明确地向老板陈述理由。

2.别在言谈中显得比上司聪明

聪明,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因此而觉得自己不是一般人,总在言谈话语中显得比上司聪明,甚至总是依仗聪明不把上司放在眼里,不仅得不到好处,往往还会把自己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经对他的儿子做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虽然说任何一个上司都希望自己的下属聪明能干,但做下属的一定要对自己的聪明有个度的把握。允许你能领会他的意图,甚至他一眨眼、一偏头你都知道他在想什么,但千万别说出来。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行军主簿,思维敏捷,甚有才名,很能领会“上司”曹操的意图。起初曹操很看重他,可杨修却不安分起来,经常耍耍小聪明。有一次建造相府里的一所花园,才造好大门的构架,曹操前来察看之后,不置可否,一句话不说,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手下人都不解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后又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大喜,问是谁解此意,左右回答是杨修,曹操嘴上虽赞美几句,心里却很不舒服。又有一次,塞北送来一盒酥饼,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字。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说话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而食之。曹操问是何故,杨修说:“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听了,虽然面带笑容,可心里十分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