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四章 时时细心,事事顺遂又到位(6)(1 / 1)

秦穆公听完他的话,认为说得非常有理,便跟郑国定了和约。晋国看到这种情况,也撤兵回了国。

在这个故事中,烛之武说话的条理性表现无遗,他撇开郑国的存亡不谈,紧紧围绕灭郑对秦国的利弊来谈,这就突出了问题的关键,也是对方的利益点所在和最为关注的内容,故而抓住了秦穆公的心理,引导其透过错综复杂的关系,认识到灭郑只能加强晋国、削弱秦国的现实,烛之武这番话说得条理分明,一步紧接一步,步步用心。因此,秦王一听就信服了。

身处职场,不管你是和同事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还是洽谈客户,或是向老板汇报工作,说话的条理性都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你的意思有没有表达到位,对方有没有接收到,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富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能一下子抓住对方,让对方感觉到你思路的清晰和逻辑的顺畅,与你交流会让人感觉很轻松,进而对你产生好感,很容易认可和接受你所沟通的内容。

由此看来,每一位职场人,都应该多花些心思、用心锻炼自己讲话的条理性。下面是我们提供的一些建议:

第一、准备发言之前先打好腹稿。

话到嘴边留一半,好好斟酌之后再开口。没经过思考便贸然开会,有时候会影响表达的条理和逻辑,因此,每次开口前最好要稍微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不是不会说,而是不会想,或者懒于想,可是想不明白也就难说清楚了。提前想好自己要表达什么,希望取得什么效果,怎么说才能达到这个效果,把语言捋顺之后再说,如此便会让自己的语言更加具有条理性。如果你想说的话对于你想达成的目的没有任何益处,那么这样的话最好就不要说。

第二、不说口头语。

口头语不但无助于表达,相反还很容易将自己的逻辑打乱,使原本紧凑的语言变得零散,不利于对方接收与理解。而且,口头语不仅能折射出你的内心状态甚至会出卖你,听多了还容易让人产生疲劳,导致精神不集中,过多地注意口头语而忽略了其要表达的真正重要的内容。这对职场的人际交往很不利,并且容易给人留下不专业的感觉。

第三、避免罗嗦。

罗嗦的语言表达会显得信息过于冗长,使人难以接受。我们可以先从结论说起,再说中心思想,然后再向前推演。换言之,就是由重要到次要的顺序,先说最想要表达的内容,后面次要的内容即使对方没记住也无关紧要了。及早进入主题,开门见山也可以。开场时适当的寒暄就可以了,如果寒暄的时间过长,总是进入不了主题,就会让对方失去耐心,也就很难向对方传达主题了。

第四、把握非语言因素。

说话时声线可略微低沉,语速要适当放慢。可以辅以适当手势,但不要过多,以免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最后、用心琢磨,勤学多练。

有时间多听听名人演讲,多阅读一些大家之作,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你说话的条理性。同时,在日常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遣词用句,勤学多练自然就会有所进步。

当你说话的条理性不断提升时,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效率也在稳步上升。当这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你离获得高薪的目标就不远了。

细心维护好老板的面子

如果老板真的犯了错,别和老板辩解,而是用心观察,用自己的行动替老板弥补,这样不但给了老板面子,也会让老板有所触动甚至感动。

老板的面子就是企业的面子。作为员工,其细心之处也体现在维护老板的面子上。只要身在这家企业当中,你就是其中的一员,就不可能与其划清界限。而老板作为你的领导,如果丢了面子,也会导致企业的形象受损。